APP下载

考场作文中引用手法的运用

2009-04-13张新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格言文采名言

巴甫洛夫曾经指出:“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同理,在考场作文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升腾。古人说:“言信则意明,辞达则文畅。”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篇考场作文语言贫乏,句式滞涩,辞不达意,即使写的内容再好,也会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如果应试文章词汇丰富,文从句顺,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产生语言美感效应。

那么,怎样使语言有文采呢?其中最高效的技法就是引用。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引用诗歌辞赋,或引用典故成语,或引用谚语俗话,或引用时髦流行语等,这样不仅能展示你的丰富才识,而且能使语言“化腐朽为神奇”,就会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考场魁文!

一.引用名言法

引用名言,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的最好的办法。名言往往是一些富有哲理的言论。耐人寻味的隽语、发人深省的警句,那是智慧的宝贵遗产。名言好比人生路途的路标、灯塔和警钟,而引用到文章中,或如撞钟鸣鼓,振聋发聩;或如品茗饮醇,耐人寻味;或如珍珠彩贝,使人眼睛一亮。所以文中引用名言能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效应。

同一个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平淡无新意,若采用名言,则文采、意蕴顿生。如讲到要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操时,你再怎么说重要性,也不如引用一些名言来质证。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国忧”(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又如写议论文,引用名言论证事理,是极具有说服力的一种技法。根据论证的需要,引用准确精当,就能产生醒人耳目、启人智慧、耐人寻味的积极作用,就能给读者造成一种内容博大、立论坚实、力达千钧之感。例如邓小平的《讲讲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引用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作风以及日常工作方面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导,从不同角度紧紧扣住中心论点,雄辩地证明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运用此法要注意:

(1)“名言”,有名人名言,也有非名人名言。一般以引用名人名言为好,这样可产生“名人效应”。

(2)要掌握引用的原则:一是要充分了解所引用的内容,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二是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引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一古脑地全都引用出来,以为越多越好。

(3)要掌握引用方法的灵活多样。可独立完整地引用原文,保留引文末尾终点号;可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不保留引文末尾终点号。既可直接引用,又可间接引用转述原名意思,不用引号;还有交错的间接引用。引用方式富于变化,可使文章摇曳多姿,详略得当,行文流畅。

例:有位同学写《奉献与索取》时,最后就用了引用法:

让我们记住少奇同志和苏联英雄蒙特洛索夫的话吧!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刘少奇)

“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生活得更好。”(蒙特洛索夫)

[评]本文最后引用名人的话,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题名,很好地总结了全文。

二.引用警语法

所谓警语,是指那些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往往对人们有警示、警觉或警戒的作用。恰当地引用警语,既富有文采,又增强了表达力度。

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论警语》中说:“俏皮地打个比方,吃蛋糕吃到葡萄干或者核桃仁的时候,味道总是格外的好。如果文雅点打个比方,也可以说,警语就像是花朵在绿叶之间,云母在石头之间闪耀一样,闪耀在文学作品之间。”

运用此法要注意:

(1)“引用警语法”确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有力度的高效技术。既适合记叙文,也适合于议论文。用于记叙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于议论文起典型论据的作用。

(2)成功地引用警语,在于平时有心积累。注意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进行积累,当然能在课外积累一些则更好。

有位同学在中考作文《给我一天时间》中引用了警语:

“古希腊有一位诗人说过:‘抓住那似水年华,抓住,抓住!倘若现在给我一天完整而自由的时间,我该怎样抓住它呢?”

[评]文章开头引用古希腊一位诗人的警语“抓住那似水年华,抓住!抓住!”入题,“打响了第一炮”,给人以起笔不凡、富有学识的审美感受。

三.引用格言法

格言由于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具有教育意义,可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而启人心智,因此恰当地引入作文中,能大大提高语文的表达效果,这种高效语言法叫“引用格言法”。

尼采说过“以血和格言写文章的人,不希望只是被阅读,他更愿人们以心来背诵,且流传久远。”歌德也说过:“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候唤起对后者的回忆。”由此可见,恰当地引用格言,是写出奇文异章的有效途径。

运用此法要注意:

(1)引用格言是一种高效语言技法,但不可滥用,要恰到好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格言的意思要理解准确;二是引用在文章里能最准确地表达文意。

(2)格言和名言没有严格的区别,格言是名言,但名言不一定都是格言。名言中那些教育人、启迪人修身养性的就可以归入格言。

有位考生在中考作文《读〈说谦虚〉有感》中,开头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

结尾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永远铭记在心。

[评]文章开头引用格言,成功立论;结尾又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格言与开头照应,首尾圆合,论证周密。

四.引用诗词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诗词的语言则是所有文学形式最高、最纯粹的“艺术语言”,即“饱含情绪”、“饱含思想”、“饱含哲理”、“饱含形象”的“技巧的语言”。因此,我们形容文章语文优美时,常说“如诗一般的语言”。而诗词中的名句更是艺术语言中的精华,因此引用诗词名句能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而有文采。这种高效语言技法叫“引用诗词法”。

引用诗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但要注意:一要准确理解被引用的诗词的含意,包括诗词本身的字面含意和引申、比喻、联想等;二是要恰到好处地引用,引用多了,有“吊书袋”之嫌,形成堆砌,引用少了,言未尽意,难达最佳境界。

例:有位同学在《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吧》的作文中写道: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治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我们读书如果能经历这三种境界,一定会获益终身!”

[评]文章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治学境界,不仅使文章充满诗意文采,而且这些诗词充分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如果作者不是多读书,能将如此众多的诗(词)信手拈来么!

当然,引用的内容还有很多,诸如引典故、引歌词、引成语等,都是引用的范围,都能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优美,创造较好的语言氛围。限于篇幅,文章简单讲述上面四种,其余的,望同学们举一反三!

张新进,教师,现居浙江东阳。

猜你喜欢

格言文采名言
老师的样子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名言
名言趣画
图片格言
阅读理解练与析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