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历史材料解析题引发的思考
2009-04-12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宋思举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宋思举
由一道历史材料解析题引发的思考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宋思举
这道历史材料解析题是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的38题(以下简称38题),分数超过30分,压轴之题,影响自然是大的。加上这道考题难倒了许多考生,落败事实带来的震动迄今未了。命题者编摘三段历史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选自《罗斯福选集》,记述美国总统罗斯福促成美国国会修改直至放弃中立法案,通过租借法案,以非交战国方式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的努力。材料三编制的两份表格,分别罗列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财政贷款和战略物质租借。这道题正面肯定了罗斯福的政治谋略和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颇有新意。所要指出的是,新出之于旧。一经对照,即可发现命题者所使用的材料背景、命题思路和答题要求都源于课本,有本可依。
自埃塞俄比亚危机以后,美国制定中立政策,嗣后,修改中立政策,针对欧洲及世界的变局,直到放弃中立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现行高中历史世界史课本(人教版)下册,结合国际关系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大局,在相关章节中或用正文、或用注释作了简要的介绍,有具体的知识线索可言。但是,这些课本知识并未转化为考生答题的资源。虽然事过两个年头,联系38题的考情,检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缺失,仍然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近十年来,高中世界历史课本内容屡有变动,突出重点,扩大视野,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可惜这些卓有理性的变化,却未得到课堂教学的吸纳。教学上的木讷,必然导致学习上的思维阻滞。有鉴于此,本文依循38题之题意涉及,从依托课本的角度,谈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点意见。
一、从知识深度而言,不可忽视源头性知识的补充
所谓源头性知识,这里要求说明历史存在的依据,通过引伸与拓展,使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美国自建国以来,对欧洲事务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被称作孤立主义。受孤立主义思潮所支配,美国公众大多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错误,美国国会不批准巴黎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就是明证。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法西斯的肆虐,不愿参与欧洲纠纷的社会舆论,在美国公众和国会议员的主张中依然占住上风,这就成为美国国会制定永久中立法的社会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罗斯福以他的雄辩之才,成功地引导社会舆论,使美国终于从孤立主义之蛹中挣脱出来,实施租借法,用雄厚的物质供应,支援欧亚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当其时,对面临失败危险的英国(法国已经沦陷),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局,该是何等之重要。38题正是切中美国国策转变这一中心命题,考生的答题困惑,主要是他们缺乏对美国国情的了解。
紧扣课本的一些关键内容,适当补充源头性知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根重要支柱,常常为有经验的高中历史教师所倚重。至于怎样运用得当,这就要靠从教者学问修养来作出决定。
二、从选择教法而言,不可忽视关涉全局的历史人物教学
历史人物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受到忽视的现象久以存在,世界史教学更是如此。有人说高中世界历史头绪纷繁,所涉事件众多,很难将历史人物教学表现出来。其实不然,在世界史教学中,有些伟大的人物,可以作为某个时代的中心来铺开教学。罗斯福领导的美国,正处在国内国际形势交织,变化剧烈的时代,他的政绩推动了美国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用他的行事作为来叙述历史,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具体。
在美国的伟大总统排序中,罗斯福仅次于林肯和华盛顿,列位第三。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接着又三次当选连任,1945年初逝世于任上,当政12年。他的新政措施,领导美国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罗斯福上台之初,就意识到世界法西斯猖獗的严重性,他虽有过对德日法西斯的退让,但是短时的、被迫的。他加紧战备活动,不断向法西斯国家发出警告,把美国变成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罗斯福为教育美国人民认清法西斯对美国和世界的危害,赢得人心,促使国会通过帮助受害国家的法案,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声明和演说,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正义之章。38题材料一与材料二,正是这些言论中的两则。
罗斯福对中国的抗战,素抱同情态度,他以中日之间未相互宣战为理由,强调中立法不适用于中国,从1939年初起,逐年增加对中国的财政贷款。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后,罗斯福很快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帮助中国开辟受援的国际通道。这些正是38题材料三内容的历史背景。
现行世界史教科书提供了将罗斯福从历史上表现出来的足够材料,予以归纳,附上点评,就是很精彩的教学,可惜极少有这样做的。学生只知美国新政的罗斯福,而对他在反法西斯中的作为,就相当淡漠了。如若考生对罗斯福功业稍有全面的了解,他对38题的回答,其思路就能特别清晰起来。
三、从复习教学而言,不可忽视使用课后练习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每节课后列有练习题,有些节次还辟有“阅读与思考”的资料,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这些课后的训练设计,往往用来理解历史复杂演变的关联性,理应视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笔者所知,这些课后的知识材料,并未得到教学的认真使用,实在是一种遗憾。这是有例可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扩大”一节课后所列的练习中,有一道“结合一战后的有关史实,简要回顾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的问答题,综合性强,有较大的思考量。剖析这道题作答的史实含盖及其背景知识,同38题有相合相通之处,考生答题的迷茫,不也映衬了我们在使用课本上的疏漏!
为适应课程改革,即将使用新的历史教科书,新高中历史课本在体例上较之现行课本有许多的改变,内容选材和编写形式,更富有“弹性”,尤其期待从教者的专心钻研,在“深”“广”“重”上下番工夫。本文以一道历史试题作例,谈遵纲据本、变法求实的体会,不会是毫无意义的。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