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若干对策主张
2009-04-12湖北省教研室刘合荣
■湖北省教研室 刘合荣
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若干对策主张
■湖北省教研室 刘合荣
编者按:湖北省教研室刘合荣博士于2009年1月18~20日应邀进京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素质教育项目研制组领导召集的小范围“减负”专家咨询会,向研制组提供了发言内容的文本和4000字的咨询报告。本刊特约刘合荣博士提供一些相关文字材料,以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对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与思路要点的简单陈述形式呈现给本刊读者朋友,欢迎大家与本刊和作者本人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联系方式是:027-69807565,13971218365,herongliu2006@126.com,herong.liu@163.com。
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非常复杂,半个多世纪都没有解决好,政府和教育部门一再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反而愈演愈烈,损害了有关教育方针政策的公信力,也误导过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如,盲目减轻课业量,推行价值层面偏低的“愉快教育”,损害教育质量,更无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为什么如此?我认为,所有的为了“减负”而“减负”的“减负运动”都是基于对学业负担问题的错误判断,由此而推行的教育对策是隔靴搔痒,误入歧途,需要认真反思。我们应该勇敢地纠正各种错误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修正“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教育口号,提出“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的正确命题和以此为突破口的不同于以往的综合教育改革对策思路。
缓解对策主张1:立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展开深入的学理研究,同时推进大规模务实的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的综合教改实验。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凡是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或缓解。
*虽然学理研究不直接提供解决或者缓解问题的操作方案,但是真正有效的操作方案中所包含的净是来自学理研究的真正悟性和远见卓识。
*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践中再产生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缓解对策主张2:修改纲领性口号: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缓解学业负担问题;并且将其中的“课业负担”改为“学业压力”或“学业负担”(指学生在学业生涯中承担的学习责任、任务、压力和所付出的身心健康代价等)。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课业负担量只是表面的实体形态的一个引起学业压力(感)和负担感的教学因素,学业压力感(负担感)才是问题的实质和矛头所应该指向的目标。为学生减轻负担跟为农民减轻负担不是一回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量可能与提高教育质量背道而驰,距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太遥远,几乎风马牛不相及。
*课业及其量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部分,减轻哪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很多合理的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课业负担没有安排进入学生的学业生涯,是该减掉的吗?为什么不提出一个增加和充实(合理的)学业负担的命题?这些都不明确,太含糊,贻害无穷。
*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远远不只是一个不合理课业负担量过重需要减轻的问题,实际上负担的性质、结构、规模、各种差异和不合理的过重课业负担造成的严重后果等构成了一个学业负担问题集,需要全面谋划总体的综合的理性务实的缓解对策思路。
*提出缓解学业负担问题这个命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历史背景下只能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态度。国家现代化建设,分摊给每个国民的学习劳动任务和身心压力都空前艰巨,学生并不例外;当今社会生产岗位入职条件和门槛提高,人们的生存发展资源供给有限、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和学校教育改革行动迟缓等因素造成激烈的学业和考试竞争,所以学业负担问题成为当今中国的教育国情,是当代学生走向自由和谐全面发展进程中必然的历史遭遇,每一代人各有自己的生存发展遭遇,而且,事实上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
缓解对策主张3:突出强调“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提升问题的价值层面,引起全社会真正的关注和重视。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缓解学业负担问题是政府在教育领域实践人本观念和推行科学发展观,是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充分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
*素质教育实践的推进需要一个突破口或问题视角,可以此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是为“减负”这么一个较低价值层面的盲目行动寻求什么“抓手”和突破口,引导学校教育转型,开展生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所要求的学校教育,引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从教书转向育人,避免制造和转嫁给学生太多不合理的学业压力和负担感。
*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教师的消极态度一部分是因为认识水平有限,一部分则是因为“减轻课业负担”的提法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价值层面太低,容易被看做微观问题、老大难问题和缺乏价值的问题。
缓解对策主张4:高度关注和重视学业负担问题中的各种差异现象及其调查研究,避免教育对策中一刀切的简单化倾向。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过重”是一个不准确的事实判断,不是所有学生的所有方面的学业负担都过重,存在着负担的性质、结构、规模、主体承受力、区域和学校特点、学段年级和课程门类等各方面的差异。
*学业负担问题上的差异化问题远比“课业量过重问题”严重、复杂,更需要关注和采取因材施教原则下的差异化教育对策思路。
*教育过程中的一刀切与“教育公平”实质上是南辕北辙,务实理性地为不同成长背景下的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确立差异化的教育和发展起点并差异化地展开教育过程,最终达到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结果,是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真正的教育公平,那些表面上的类似于工业标准化生产的一刀切、一锅煮、一减了之的粗暴简单的对策所留下的教训太过深刻了。
缓解对策主张5:提出并实施“学生满意课堂(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让学生满意度指标成为名校名师的第一评判标尺,甚至可以“一票否决”某些不合此新型教育伦理标尺的名师、名校、“示范校”。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生本教育观要求学校校长和教师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办好学校、上好课,推行此计划有利于建立生本教育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伦理文化(生——师——书关系格局取代书——师——生关系格局)和高效教学模式,此计划是一种激励式的新型教育伦理制度建设,与堵截式的“减负”消极措施相比大异其趣,校长、教师和学生均不反感甚至拥护之,它引导教师和校长从人性善的教育观出发构建人性善的教育过程达到真善美的教育目的和目标。
*空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是事与愿违,让不懂当代教育规律而且过分追逐教育外在功利价值的绝大多数家长(人民)来对教育是否满意表态无异于依靠利益博弈机制驱动教育原地踏步或者倒退,南京的家长向教育局要分数而不要素质教育改革的“南京之痛”难忘!推行此计划的旨趣主要体现在生本教育观上面,其有利于引导家长(人民)的教育价值观变革的意义也显而易见,如此,靠价值驱动的教育变革和发展便有可能逐步取代靠利益博弈驱动的迟缓低效的教育变革和发展。
*本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迁就学生的“悠闲式学习和发展”需求,必须正确引导学业生涯中的苦乐观和学业质量观,引导学生的学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缓解对策主张6:在教师教育、继续教育和校本研训中推广、普及当代教育理论,补教育科学的教育课。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所教学科课程的专业基本功远远不是决定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申继亮等学者的研究证明在一定专业基础具备的条件下是教育科学素养越高其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程度越大,而不是前者。
*传统师范教育培养出的教师缺乏当代日新月异的教育理论修养,迫切需要学习补课,生理学、教育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教学思想史等传统的教育系课程与各师范专业教育严重脱节,致使有些教师不懂并严重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展开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学,更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盲人骑瞎马,不善教者师逸生怠而事倍功半,误人子弟。
*当代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融通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不然教师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应该在在职在岗教师和校长中大力推行实用教育理论培训或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改善其原有知识和素质结构。
缓解对策主张7:建立全社会的缓解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和关心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责任机制。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问题复杂,责任牵连广泛,从比较具体的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的工作角度出发,需要建立涉及家长学校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居民(含学生)闲暇生活指导(闲暇教育)、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省域综合教改实验、教研部门学术化工程、学校转型、教育教学常规改造、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转变、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承担能力培养等有效的责任分摊机制。
*学业负担问题被妖魔化了,有点像非典那样的瘟疫一样,人们总是在它面前惊慌失措,缺乏抗击和抵制的心理力量,故需要借助媒体的正面宣传,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增强群体乃至全社会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的心理准备程度和互相正面感染的舆论氛围,共同关注问题的现状、分析根源、寻求理性务实的缓解策略,形成巨大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缓解对策主张7.1: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改造,特别是附设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家长学校建设需要加强。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家长不持合格资格证上岗,危及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损害社会与学校关系,不利于学校教育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
*家长学校要有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管理人员、制度建设,不能徒有虚名地不发生任何家长教育活动。当今很多家长不了解学校内发生的教育改革、不懂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故难以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商谈者和促进派。
*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所组织开展的有关家庭和社会社区教育活动应该围绕和服务于学校场域发生的教育变革主题,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应该主导或者学会引导家庭教育、社会和社区教育,为当地学习化社会和和谐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成为当地进步文化的辐射中心。
*社会社区终身教育、社会教育机构和居民闲暇生活指导(闲暇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需与学校教育同步发展,甚至可广泛利用学校撤并所形成的空余教育场所为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将来公办教育中的富余人员也可以转向社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这样一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摊当前学校教育过重负载的教育责任和任务。
缓解对策主张7.2:加快高考高招改革步伐。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尤其是尽早促成高考多样化,废除统一高考或者高考中过于统一集中的方面,如一年仅仅一次高考的学生命运赌博、每批次的实际上只有一次录取机会的命运赌博。
*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创造多次选择理想高校的机会,符合人本观念。
*高校需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宽进严出,以缓解中学生升学难的学业压力,让他们进入高校后开始拼搏式学业生涯。
*学生进入高校阶段处于青年期,初步具备了承受为职业前程而拼搏的压力的能力,符合人的身心成长成熟年龄阶段的实际,但现在大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严重,相反造成对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误导——到大学去可以享受悠闲!
*高校招生需采取得力措施严格审查学生在中学期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考核考评记录,以督促中学和学生本人重视全面的身心素质发展。
缓解对策主张7.3:大力推进省域综合教改实验。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有足够力量推动课改(缓解负担问题的重大历史机遇)、考改乃至高校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推动百花齐放的教改实验,制定执行教育评估督导的导向性政策,实施有利于落实生本观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名师名校评比建设计划,甚至在人事、财政和教育舆论等各方面都可有所作为。
*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市县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督促作用明显,能够督促指导其承担和完成很多实际工作。
缓解对策主张7.4:推动各级教研部门的学术化工程。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必须承认,不少教研部门由于历史原因而不能胜任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责任,教研管理模拟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教研内容和形式的大胆创新,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圈子里过多地复制教材、教参、教辅资料,眼光没有盯在育人而是盯在教书上面,制造、复制和转嫁了不少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和学业考试与检查(检测、监控)压力。
*教研部门缺乏自我反思改造的内部需求和动力,并且学术气氛淡薄。
缓解对策主张7.5:促进学校教育转型与创新。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过度集权化教育管理地区需要解决学校独立法人地位、校长职级制、学校民主管理和内部发展动力匮乏等问题,以利于学校自主经营并谋求可持续发展。
*优质学校集团化改革模式值得推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和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淡化优质教育资源竞争。
*学校是学业负担真正发生的地方和问题缓解的主阵地,校长的教育价值观转变和政绩观、教育质量观转变是关键。校长在其岗位上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本教育观,顶住一些需要顶住的压力,铁肩担道义,走教育家办学道路,务实理性地领导学校层面的教改,不继续向更为弱势的教师和学生群体转嫁压力和负担。
*校长要能够构建和阐述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思路,领导建设丰富的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长要能够领导发动学校里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其管理常规改造,如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与反思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如先学后教之类的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建构)、教师素质与业绩评价改革、学生素质综合考核与考试方式方法内容改革、不同课程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比较研究等(详见《学业负担问题:理性的事实判断和缓解策略》,《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5期)。
缓解对策主张7.6:引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教育行为转变。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引导生本教育观的确立、教书育人职业观的反思和教师职业生涯幸福观的转变,并且战胜职业倦怠现象。
*关心、研究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点、过程和目标,因材施教。
*比较研究不同课程的教学规律并大胆改造教育教学的陈规陋习。
*详见拙文《学业负担问题缓解:分摊给教师的责任》(《成才》杂志2009年第2期)。
缓解对策主张7.7: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缓解学业压力,增强负担承受力。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初中生的学习方法积累和高中生的学习策略掌握都有助于增强学生作为负担压力承受主体的承受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毕竟学习首先是他们自己承担的责任,主体性培养更是上乘的教育教学策略。
*学校、地方乃至国家应该考虑为学生开设直接服务于某些主干课程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训练的校本、地方或国家课程,这绝对不是增加课业负担,而是有效促进学业负担和压力的缓解。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责任穿插渗透或系统地进行学习习惯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缓解对策主张7.8:必须把学业负担问题缓解与学校的教学卫生、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等工作结合起来。
理论依据简述或对策主张诠释:
*学业负担过重或结构不合理往往造成学生视力、神经、生理机能、耐力、脊柱发育、注意力、学业动机、认知、情感情绪、意志品质、个性倾向性和社会化程度等生理心理的畸形发展,学校的教学卫生工作、医疗保健工作、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辅导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学生民主自治生活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都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开展,以利于缓解学业负担问题。
*强制要求学校充分开设体育课、艺术教育课程、大课间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和社区服务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业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本人认为,有关学业负担问题治标治本对策的思路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传统思路有所不同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总结反思,有勇气纠正历史上的错误,相信会受到全社会的欢迎的,而且也会对教改实践产生实际影响。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