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引语 将新闻“讲”出来
2009-04-10李云娣
李云娣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165—01
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直接引用该报道中新闻人物或事件中主要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
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引语既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技巧,也是现场采访的再现,易抓住受众。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在新闻中正确运用引语有这样几点作用:
一是能使报道富有戏剧性,使读者能够想象谈话者,获得逼真感
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党员毕业生灸手可热》一稿,在正确运用引语,将新闻“讲”出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消息在导语中写道:“我是本科生,我是研究生……”,“你是党员吗?”两句引语,一句对话,就将读者带到人才洽谈会的现场,极具吸引力。还有文中写道:“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的成绩非常好!”“不行,我们要求必须是党员”,“党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去年我们在新招聘的大学生中提拔了一些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一年工作下来,效果非常好”,“我很荣幸我是一名党员,被几家单位相中”,“我身边的党员大学生非常优秀,我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党员”等等,都富有戏剧性和给人以逼真感,升华了新闻的主题。
二是增强报道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使人读来更为可信
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递员王顺友》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现摘录文中几句引语如下:
一提到家,王顺友总是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
记者问:“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政府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本里连在一起了。”
这些朴实、真挚的话语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善良与美好心灵。王顺友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多么让人敬佩、震撼和感动啊!
三是增强报道的深度
因为引语往往是特点鲜明、富有思想性的点睛之笔,有助于揭示新闻事实的核心和本质,从而使新闻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增值。
第1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消息《卡特观摩村民选举》,以清新的笔法描述了美国前总统卡特观摩中国村民选举这一事件。作品凝练的主题是意义深远的,一个西方国家的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农村观摩了村民选举,亲身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并赞叹“非常好”。文中写道:
卡特说;“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选举,我能来观摩这次村民选举感到非常的荣幸。”
卡特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年前我来过苏州,今天来发现苏州发生了巨变。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新面貌,也看到了全旺村的村民已经懂得自己有更多的权利来决定他们的未来。”
“我想选的领导基本上都选上了,真的挺自豪的。”四组村民朱巧生悄悄地告诉记者。
报道最后用村民的自豪来衬托卡特的赞誉,有力地提升了新闻的内涵。
四是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报道也显得有张有弛
会议消息一般写起来比较干巴枯燥,如果加上几句直接引语,就增加了现场感,会议消息也就有了可读性。第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消息《首都女记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文中大量引用了参加会议的知名人士的谈话,看得出所选用的语言,是记者经过反复推敲、锤炼和剪裁而成的。如文中写的;
萧乾在书面发言中说:“倘若没有结识她,我这一生弯路走得会更多。”
冯亦代忆起与徐迟、袁水拍在香港从事革命文艺的日子,幽默地说:“那时,杨刚带着我们3个小弟弟。如果她还是带着我们,我们也不会像夸天这样‘吊儿郎当。我这个样子,她在世是会骂我的。”
上述现场细节的描写,既简略又精彩,有力地增强了会议消息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五是可以使消息来源更为明确,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新闻必须真实地记录新闻人物和事件,在新闻中正确运用引语,就可以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第1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全文先后用了6句直接引语。如文中写的:
胡锦涛在北京佶安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时说:“党、政府和全社会都会关爱和帮助你们,希望你们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平日康复。”
一位姓卫的患者对记者表示:“胡主席与我们握手,说明艾滋病并不可怕,艾滋病感染者也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史滋病项目协调官赵鹏飞指出:“胡锦涛主席看望艾滋病人并和他们亲切握手,将使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艾滋病防治工作成为必然。”
以上引语,表明我们反对歧视,提倡全社会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对社会上存在的无知和恐惧,起到了极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同时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新闻价值,报道的历史意义由此得到了升华。
六是借口说话,表达观点
媒体利用直接引语可以表达出希望表达但又不便直接表达的立场和观点。它可以防止作者主观臆断,滥发议论,同时能还人物鲜明个性,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荣获第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NGO全会代表批评西方新闻媒介缺乏公正》,这篇消息的作者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注意以客观的形式来用事实说话。主要表现在消息中以过半的篇幅使用了与会人士的引语,借他人之口发表意见,既有我方代表,又有多位外国人士,有力地增强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和可信性。
美国“公正和客观报道”组织代表罗拉认为西方主流社会媒介根本不关心发展中国家。她用讽刺的口吻说:“我来自号称‘世界新闻之都,的纽约,但我对你们的想法和生活完全一无所知,这当然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广播、电视和报纸。”
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有消息来源,一旦因为引述内容而陷入诽谤官司之类的麻烦,记者只要引述无误,都可以避免或减轻自己在法律上的责任。此外直接引语的使用还可以使新闻报道在表现多方面观点发生争执时,便于形成两两对照,更具客观性、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