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09-04-10李春立

理论观察 2009年1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李春立

[摘要]目前,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已属于老年社会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并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老年人口保障政策及现行退休政策与失业率存在着矛盾。因此,应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i政策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082—03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型地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阶段。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的特点,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尖锐、复杂。因此,弄清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固有的特征,研究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特征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绝对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

1,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根据中死亡率来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O.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机构1999年的预测,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分别为2.35亿与3.34亿,将等于美国老龄人数的4.4倍,接近美国人口总数,将比印度老龄人口多1.03亿,虽然,届时中国人口总数低于印度”。“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将从1990年的800万增加到2000、2030、2040与2050年的0.13亿、O.32亿、0.76亿与1.14亿。如果低死亡率假定方案成为现实,我国2020、2030、2040与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将分别达到0.38亿、0.58亿、1亿与1.6亿”。

2,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从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不断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5.57%上升为2000年的6.09%,从6299万增加到8811万。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不断下降引发的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

3,中国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是世界上唯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贫穷国家。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为控制自然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均GDP达到3976美元、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62%时,其老龄人口比例却已经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国家。事实上,仅以GDP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有失准确,中国不仅人均GDP低,在其他方面诸如城市化、文化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老年人收入结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即使在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仍然是许多方面都落后的贫穷国家,而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已接近今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

4,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老龄化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此外,我国农村生育水平高于城镇,欠发达省、区的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决定了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低于城镇与发达地区。目前,上海、浙江、北京等发达城市与地区老年人口比例比较高,宁夏、青海、新疆等不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较低。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大量青壮年人口迁移流动到城镇及发达地区务工,未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分布状况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即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问题与挑战

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的5.6%上升了1.36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老龄人口总数为9587万人,净增776万人。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特点是老年人口增长过快,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增长都较大,与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失衡,而且老龄化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

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一般来说,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然而,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的下降,产生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新矛盾。虽然我国目前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是以前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但如今,我国人口已经进入

低增长时期,且人口老龄化增长过快,这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造成劳动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另外,老龄人口的再就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适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由此,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下降。

2,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这些问题体现在养老问题上。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年医疗保障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抚养问题。中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状况极为恶劣,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医疗保障。从消费结构上讲,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消费上,从而减少了用于再生产的投入,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老龄化问题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O.11左右,即大约9个多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如果根据中死亡率方案推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比2000年增长54.5%,大约6个人供养1个老年人;若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比2000年增长72.7%,差不多5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37与0.45,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的负担将是2000年的3.4倍与4.1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未来劳动人口比下降很快,解放后人口生育高峰带来的“人口红利”很快消失,中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人口不足的现象。届时,老龄化将成为经济发展严重问题,威胁着整个社会。

三、中国当前老龄化问题原因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主要原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最先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提出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实际出发的。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各种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别大。在这一基本国情中人口是个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是经过我国人口发展多年正反经验和慎重考虑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已有所酝酿。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出:“实现国务院的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把这一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个执政党和政府提出这一号召是没有先例的,对这项政策可能出现的社会后果并不十分明朗,意见莫衷一是。凭借已有的人类历史和实践经验做出判断为时尚早。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直接作用是减少新出生人口、抑制人口高增长,实现零增长,即人口规模平衡。但另一方面必然加速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人类再生产能力弱化和人口高龄化等。有些人认为我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可能有损育龄妇女健康,带来人口素质结构上的逆淘汰、独生子女的低素质、出生性别的失调等等。尽管如此。由于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改变。

四、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老龄化可能给社会造成的负担及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在老年人抚养比例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是解决社会经济负担问题的根本途径。

2,建立、健全新的保障机制,不能走西方国家路子

中国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老年人口社会保障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可能有许多经验可以学习,但是,目前大多数政府已经被社会福利支出逼得走投无路。眼下,中国正在全国城乡推行“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适合中国“四个老人,两个儿女,一个孙子”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养老模式,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全社会“众人捧台”之势,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一些地方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养老道路。

3,转变观念,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老年人力资源是整体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要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当成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转变观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1)采取弹性退休政策。根据意愿与身体状况来确定每个人的退休年龄,即可解决老龄化问题,也可解决当前关于延长退休年龄规定所引发的争议。

(2)转变养老观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的作用。鼓励老年人“自主、自立、共同劳动、互相帮助”。这样做会避免老年人退休后闲置在家、无所事事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可以保持健康和乐观向上的心态。调查表明,再就业的老年人与赋闲在家的老年人相比,其发病率明显减少,衰老速度减慢,死亡率也随之降低。

(3)建立、健全老年协会。为其营造集体生活的氛围,既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又能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加强对老年人力资源的管理,增进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使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规范化、有序化及合理化,增强他们与其他群体竞争的能力。

(4)建立、健全与老年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工作,排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总之,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对待老龄化现象,在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必须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健康月历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事业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