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2009-04-10朱丰根潘志方
朱丰根 潘志方
【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学习经济学的过程既是掌握经济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掌握经济思维、经济方法的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就能提高经济教学的成效,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解释实际经济现象、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方法;能力
教师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反复研究所用的教材,根据各章节知识的特点选择好理解和领会课程知识传授的有效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相关经济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提高理解一般经济现象和解决简单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如下一些方法可以优化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网络教学,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其它先进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图像及案例,不仅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增加其感性认识,拓宽其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黑板、粉笔的单调、枯燥呆板的缺陷,优化教学的效果。
建立西方经济学网站,进行开放式教学。把经济学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通知、学习指导、讲座等挂在网上,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也可以上网站查询,扩展学生学习空间。并设讨论项,人机互动的界面,动画演示、直观新颖,实现无教师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求所有教师将自己的电子邮件告诉学生,方便学生与教师沟通,利用网络直接进行“网上答疑”。
2.运用“动态”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经济领域的联系本来就没有固定不变,所以对经济学的研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范式。如果把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范式去讲解,就会使学生对经济学形成一个固定化模式,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原理的能力,在现代经济学的教学中,就不能只是就原理讲解原理,而应采用“动态式”教学方法,应从动态的角度对经济关系的变化加以说明。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强调,现代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而不是研究经济学的固定范式。这样就打破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僵化性,开阔了他们的学习思路。如在课堂设计中采用了“学生知识分享”和“陈述与解答”等环节,在课堂讲授中采用了“原理+举例”、“积极设问”求解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精神,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案例教学法以来,各国学校纷纷提倡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案例法强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经济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经济学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案例,通过选择典型性案例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思考,使理论得以具体化、丰富化;通过讨论,使学生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独立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积极思考和讨论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并探索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消费理论”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日常消费经验。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经济学原理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经济学案例可分为两种基本方式:穿插式案例教学和综合案例分析。前者是在系统讲授原理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后者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复杂案例的能力,在运用中强化所学基本理论知识。
4.提倡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巩固知识
采用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优秀学生的独创性及个性的发展。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再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5.采取实践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组织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参观、实习,鼓励学生自己走出去,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分小组讨论,设计探究结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应用经济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思考这些问题,得出结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检验“理论假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在教学单元结束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题目的思考并进行讲评。经济学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适当增加经济学实验课,利用经济学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实验程序标准化、货币激励显著化、实验语言无偏化、比较基准明确化、与现实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构建经济学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模型实验、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实验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理论。“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常青的。”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去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比如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就探讨国内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家庭或家乡的实际情况给出提高农民或工人的收入水平的政策建议等。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6.运用比较分析法
比较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和提炼理论命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从反复发生的现象中做出规律性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的方法。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斯旺森所指出的:“没有比较的思维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进行对比,一切科学思想和所有科学研究,也都是不可思议的。明显的隐含的比较充斥着社会科学家的著作,并且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角色之间的对比,组织之间以及社团、机构、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对比,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因此,基于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建议主要采用的比较方法有国别比较方法(如中美比较,英美比较等)、专题或者专项比较方法和注重价值的综合比较分析方法。在教学中还对经济问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的比较和横向的国家间比较来得出科学结论。
7.加强练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可以说,不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学不好经济学的。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与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各科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知识,并在练习中初步学会运用知识与实际的本领。在多次反复的练习过程中,练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能力。
总之,在经济学教学内容既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梁静溪.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79-80.
[2]李景霞.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41-43.
[3]饶龙先.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初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8,(1):70-71.
作者简介:
朱丰根,温州医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管理系讲师,浙江大学硕士。
潘志芳,温州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