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素质教育下促进家长参与教育

2009-04-10黄小玲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学生

黄小玲

【摘要】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家长参与教育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试图以比较中美“家长参与教育”方式为起点,探讨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一些可供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家长参与教育;学生;家长;学校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上至国家政府,下到家庭家长,几乎都把教育作为重点中心,尤其把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万丈高楼从底起,基础的重要是很明显的,但是对于更有利的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和效用,如何把教育办好,却是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起点,从比较中美“家长参与教育”方式说起,论述家长参与教育怎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从而提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建议。“家长参与教育”分为两种: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前者多是指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直接投资,后者是指“家长与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1]是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一种方式。本文的研究是以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

1.比较中美“家长参与教育”方式

“家长参与教育”是随着美国“学校重建运动”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二十世纪末对其的研究也相继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作用和功能也越发的引起人们的思考,“家长参与教育”就是基于深入研究后提出的问题之一。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直接参与,如为孩子择校,选择专业和课程;(2)帮助孩子掌握学校已经学的知识和技能;(3)开设家长培训课程,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4)监督学校教育,包括财政和运作方式,以及教育教学方式。[2]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美国家长越来越渴望参与教育以及为此努力,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的历程特别是参与学校管理更是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学校管理到积极主动参与,从一元管理主体到多元管理主体,封闭走向开放,‘局外人向‘局内人角色嬗变的过程。”[3]参与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而且对教育的干预度越来越强,体现着家长作为教育消费者,是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的重要主体。

中国“家长参与教育”则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式:(1)家长会,学校单方面的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决定;(2)家长指导孩子做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预习;(3)家长委员会,选择家长代表组建,作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渠道。以上的参与方式表明,在中国,“家长参与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家长会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没能真正唤起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家长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和预习也仅是继续孩子的学校教育,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家长委员会也没能起到成立其的作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空壳,因为组成家长委员会的多是有权或者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家长,更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更多的是来自于优秀学生的家庭,没能真正反映来自不同家庭的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在教育孩子上的疑惑。

从中美“家长参与教育”的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还没有很深刻的意识到,而且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没有足够重视,这除了中国现在学生还要走高考一条独木桥的现实外,也有受中国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深入影响。中国家长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教育不应仅为了成就以后的功名利禄,还更多的是影响孩子性格发展、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而美国的家长则已经意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如何更有效的参与教育形成相关的运作体系。

2.“家长参与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根据班杜拉的动机期望理论,人们行为的依据是效能信念和结果信念,个人的成功经历会导致自我效能感应的增强。“在家长参与教育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来自于能否鼓励家长参与教育,能否都成功的把家长吸入成为教育的资源范围,并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对子女教育的价值和重要。”[4]而教师作为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行为者,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自我效能感强,则促进教师增加对教育的热情,并积极提高自我素质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和教学;自我效能感越弱,则会消极影响甚至打击教师的教育热情,对学生的关注就越少,对教育的负责心也随着减弱。由此可见,家长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中间者,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提高参与的层次,这样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家长对“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不高,可从我国学校的诞生和发展演变找得到答案。从学校的诞生和发展演变来看:私塾——书院——正规学校;从教育的一般目的也就是最高目的而言: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的把握。教育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学校,学校要完全负责学生的发展,而且这种思想认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学校强调统一性、纪律性、完整性,而“家长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实行有一定的干预性,可能会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不利于学校教育的继续,也会造成学生的教育带来分歧性,难以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一致完整的教育,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实际上这是一种传统教育的偏见,“家长参与教育”在很大范围内而言,不仅没有削弱学校教育发挥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校教育进一步的延续它的功效以及影响,督促教师做好学校和家庭的传达者和交流者的角色。因为“家长参与教育”的层次和力度提高,有助于教师就掌握更多关于学生的个人情况,让教师可以从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中解脱出来,同时提高家访的针对性,有更多时间去提高自我业务水平,可以找到更好引导和开发学生各方面才能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使教育的效率大大的获得了提高。家长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是教育的消费者,而作为教育的消费者,那么也就是教育的购买者,学校在做出某项决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家长的知情权。家长有理由去质疑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决策和方案,有权利去要求学校对自己的孩子实行应当的教育,有资格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教育。

3.素质教育下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建议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强调教育者发挥创新精神为本质,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题精神、关注终身教育为基本特征,以促进个体自然成长、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发展为基本职能,以德育作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一项关乎全民的重大而长久的工程。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强化活动课程,重视环境陶冶;以及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沟通。”[5]为了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才,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和效用,整和社会、家长、学校的作用,达到社会目标、家庭目标、学校目标的一致性,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家长参与教育”做为家长和学校结合的一种方式,在如今的时代应该得到更好的推行。

3.1 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以及组织保证

“家长参与教育”是当下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应当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获得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得到家长的支持。

宏观上,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家长参与教育”,为其营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家长参与教育”委员会就是必须的,各地相应的成立分支或者相应的机构。同时委员会由来自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层次的家长代表、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教师等人组成,同时考虑区域性的不同要求。委员会的任务包括提出“家长参与教育”的方案,并组织代表来一起论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并且在其管理下设立网站和交流中心,以便为家长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开设讲座以及演讲,以便于家长、教师、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互相沟通和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机构还要负责给家长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素质,这样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组织保证。

微观上,在具体的学校中设立家长委员会是必要的,改变过去委员会只由有权势家长、学习优秀学生家长组成的做法,尽量在委员会中可以反映学生组成情况。同时赋予家长委员会相应的权力和实际的内涵,有固定的时间办公。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者,有些甚至是社会的主流推动者,对社会的变化以及要求更敏感和及时,成立这个委员会,可以给学校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这样可以有利于教育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更能符合素质教育下学校因势利导的要求。而且在如今素质教育下的家长委员会更应该发挥作用,和学校一起组织家长会,分工明确,家长委员会要事先和学校一起根据双方掌握的情况,确定每次家长会的主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在家长会中改变以往教师和学校单方面唱主角的现象,免于家长会时出现冷场的尴尬。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参加相关的培训来提高对“家长参与教育”的认识并配合其相关的活动的展开。

3.2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家长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家长参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家长作为重要主体,要认清这样的一个现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中,以为只要学会某知识或技能就想高枕无忧的观念是不可取的,学会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发展学生这样的能力,因为在知识更新快、新事物诞生超速度的世界,学会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能判断何时应该去学习新技巧才是更重要的,而且“我们能够期望为他们提高危机感学习何时需要学习的动机。”[6]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利用尽可能的机会和途径来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素质和认识,如先前提到的参加“家长参与教育”委员会的培训,上相关的网站了解信息。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可以对学校提出符合孩子发展的建议,既实现了对教育的参与,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和孩子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和孩子的心更近了,也避免了在家庭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分向。

作为家长,还要须谨慎的是:陪读式“家长参与教育”是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的。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儿童阶段是一个人主动性、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意通过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建立起一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而陪读式的形成,会使孩子养成对家长的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相关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如独立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等,而发展这些对孩子以后的一生都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个性的形成和适应社会发展上。更深一层的说:陪读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完整和成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在家长和学校的合作问题上,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要分清楚“教育责任”和“教学责任”区别。每一个家长都有义务和权利去教育孩子,从这一角度而言,“家长参与教育”是“教育责任”分担的问题,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课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习惯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事实上,家长更多的时候在做的是学校教育的继续: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复习学校学习内容、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从这一角度而言,家长在尽的是学校教育的“教学责任”分担。这样会纵容了教师责任心的下降,而且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孩子会有迷惑,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从而对教育产生晕眩感。对于家长和教师,应像日本著名学者中谷彰宏在他的《家长再教育的62种方法》所建议的:“‘对的事情让老师去做,‘坏的事情由家长来做”[7]。因为教师教时候要考虑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教的只是最为基本的道理,而这些道理的应用和实践由家长来教育,比如说教师教育学生撒谎是不对的,可是学生在日常中会发现有时撒谎还可以竟然还会得到夸奖,难免学生就会有疑惑:怎么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呢,难道老师错了吗?这时家长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善意的谎言。

参考文献

[1]马云荣,王建平.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动态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4,(1).

[2]权慧,赵庆华.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现象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5).

[3]杨天平,孙孝花.美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管理角色的嬗变[J].教育研究,2007,(6).

[4]马云荣,王建平.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动态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4,(1).

[5]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美)凯瑟琳·埃尔金著.钱雨译.急剧变革世界中的教育哲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7](日)中谷彰宏著.江霆译.家长再教育的62种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学生
家长错了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