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贴近生活化

2009-04-10高玉霞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朋友数学

高玉霞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科学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飞速更新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挖掘生活资源,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利用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搭配中的学问》时,教师安排学生回家看一下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衣,然后,每一件上衣和所有的下衣让学生实际搭配一下,共有几种穿法。第二天,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回答了自己的做法与结果,教师稍微点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了,通过这种做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轻松的解决了数学当中的问题。

在活动课中,每个学生都是问题解决的小主人,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制定方案,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又明白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

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学生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

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数学来源生活,应让数学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要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和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真实的生活情景片段中获取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断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享受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朋友数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Let’s DIY Poster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