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的自主探究教学
2009-04-10唐伊璞
唐伊璞
摘要:随着体育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
因此,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充满探究气息,让学生为自主学习者、主动获得者。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探究问题,以供同行们共同商榷。
关键词:自主探究 创新意识
一、提出问题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体育教学的任务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已成为体育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呢?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分析与解决问题
1.营造良好的环境,给学生一份动力。良好的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使人成功。体育课堂不应是兵操式,教师应摆正,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主动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探究动力,才能抓住探究的机会,产生探究的方法,发展探究的活动,体育课充满探究的气息,首先要给学生一份动力,这份动力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
教学中,教师一是让学生敢于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问题不轻易否定,认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尊重,这样他们才把教师当朋友。学习中,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的热情。
其二,让学生乐于探究,体育教学中,许多项目活动,学生对它产生好奇,而好奇是求知的动力,也是探究学习积极性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其更具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
2.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
教学变传授为点拨,具体表现在对某一项目技术进行教学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技术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对别的技术进行模仿教学。
变传授为点拨的另一个方法是抓住适宜的时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和自主权。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中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实践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其主动性的发展。
例如:在初一年级跨越式跳高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便开始三五成群地跨越横杆,他们毫无组织纪律,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力,我又气又急,可看到他们那种快乐专注的神情,我不由自主的想:何不就从这里开始?给他们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
我灵机一动立即整队,不但没有批评他们,还组织他们自由跳。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努力想办法使自己比别人强,有的同学成功了,也努力思考,看能不能超越自己……,学生完全沉浸在尝试、探究的氛围里。
有一个素质较好的同学还想尝试一下背越式过杆的技术,我并没有阻止他,还向他简要介绍了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安全措施后,让他尝试了一下,结果还真的不错。学生自己很高兴,我也表扬了他,同时告诉他,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跨越式跳高技术,你能很好的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并能用这个技术跳出很好的成绩就行了。
3.积极引导,师生互相质疑解难。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来进行的。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提出问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交流和探究。如:在短跑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短跑采用哪种起跑姿势才能跑的快?为什么?”
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深入一步发问:“取决短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再分组练习、对抗、比赛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又发问提出:“两个人的起跑速度和途中跑速度都一样,怎样才能超越对方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很快想到冲刺技术,整个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通过亲身实践体现自我,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情趣被激发,很快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上他们就敢于发问。学生的发问有些教师也难以回答,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与探究的精神。
要适时的给学生以巧妙的回答,并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同时鼓励他们要在课内外勇敢地去探究解疑。所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4.正视差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要求。让他们自主灵活地选择相应的目标,使其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例如跳高教学,由于受遗传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差异很大,教师就布置不同高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也可以采用升降制,连续2次成功上升一关,到下一个更高的高度上练习,不成功则退还。这样,个别差异的学生也能一直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兴趣,自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结论
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铺设好一条探究的道路,学生就会变得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就会将过去机械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
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中学生的智能也可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通州市竹行中学)
参考文献:
1.新体育课程标准
2.体育教学2003年第4期
3.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