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情况综述

2009-04-09董玉洪

现代台湾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台湾当局两岸关系议题

董玉洪

2009年,是两岸关系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两岸和平发展不断深化的一年。两岸高层良性互动逐渐形成,两会协商谈判形成制度化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与合作大幅增加。但阻挠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两岸和平发展前景光明,道路仍坎坷。

一、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基本情况

2009年两岸关系在既往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与突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岸高层良性互动逐步形成,政治共识与互信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一年来,两岸高层就重大事件频繁善意互动,初步达成了默契。去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1月6日马英九作出回应,认为胡的讲话是过去7个多月台当局推动两岸关系改善,获致的一些具体成果。7月26日马当选国民党党主席,胡锦涛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名义致电祝贺,马英九也于当日回电表示感谢。海外一些媒体指出,双方函电往来都提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现了两岸互信,显示和平发展已成为双方共同语言,也是两岸最大公约数。8月底西藏分裂分子达赖访台、10月份高雄电影节放映热比娅电影,大陆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后,台湾当局低调处理,高层政要无一会见达赖,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同时拒绝民进党提出的邀请新疆分裂分子热比娅入台的申请。10月17日国民党十八全召开,中共中央发电祝贺,马英九回电感谢。10月19日马英九接见路透社时表示不排除“马胡会”,但暂时没有时间表;10月21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澳门接受媒体访问时即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应“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些显示,两岸高层虽未直接建立热线联系,但彼此了解加深并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良性互动初步形成,政治共识与互信基础继续巩固与扩大。这对彼此增加互信,减少误判,防止两岸关系出现大的动荡与波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两会制度化协商谈判成果丰硕,两岸交流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继4月26日两岸在南京举行第三次“陈江会”后,12月22日又在台中举行第四次“陈江会”,两会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岸举行会谈的机制已经形成,并取得重要成果。今年第一次“陈江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3项协议及达成一个共识,第二次“陈江会”就避免双重课税、两岸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与检疫、产品标准化检测与认证合作4项议题签订了协议。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和两岸交流交往的正常秩序得到有力维护;台湾各界关心的ECFA也成为两岸下一步商谈的议题,并有望在明年第五次“陈江会”签署。与此同时,两岸继续推出开放政策,巩固和扩大和平发展成果。大陆方面,5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对加快海峡西岸与台湾的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最终实现两岸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5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9项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直航港口、运力调控、砂石运输、互免税收、互设机构、登记船舶、非商业运输船舶、《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联系实施机制和海上安全等。5月17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海峡论坛上表示, 为协助台湾抵御金融危机、缓解经济困难,大陆再度宣布8项惠台新政策,包括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扩大对台产品采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并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推动协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一步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项目、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等。同日,商务部、国台办发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共10项政策措施。7月11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召开,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先在会上宣布,允许台湾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公司在福建提供有线电视设备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鼓励台湾业者在大陆合作拍片、建设改造电影院、发行大陆影片等。尤其是5月份大陆协助台湾参与国际卫生组织大会,表现出对台湾的最大善意,也是对台当局推动“外交休兵”的实际回应。台湾当局方面,也陆续推出一些新开放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限制;放宽对持有台居留证的大陆籍人士向台湾境内的银行办理新台币及外币融资的限制;放宽对兩岸合作拍摄电视片的限制;放宽对台湾电视报道大陆情况的限制;放宽大陆新闻媒体赴台采访限制;拟承认大陆41所重点大学学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学等。两岸双向投资已经实现。据台“投审会”统计,截至10月中旬,陆资来台金额总计为1.89亿新台币,投资件数15件,其中以批发零售类的咨询软件产业为主。两岸为落实两会协议的各领域合作顺利进行。根据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两岸卫生主管部门已建立起制度化两岸食品安全联系窗口,即时相互通报涉及两岸民众健康的食品安全讯息1年来超过400件。《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协议》生效后,双方相互提出的请求案件共2229件。据台“法务部”资料显示,今年5月21日至10月1日,两岸司法互助案件达71件,包括犯罪情资交换15件、提出人质缉捕遣返请求10件、限制人民通信自由等重要信息通报16件、提出调查取证请求28件、业务交流2件。而据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两岸互设旅游办事机构工作也在加紧筹设中,大陆已派出前旅游局局长、现任海峡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范贵山担任首任驻台旅游办事处代表。11月16日,两岸又签署了金融合作理解备忘录(MOU),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记者会上所指出的,“这标志着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将据此建立监管合作机制,为进一步深化两岸金融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预示着两岸金融合作将进入实质阶段”。

3、两岸各领域交流大幅增加,彼此共渡难关关系进一步密切。2009年间,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进一步活络,人员来往尤其是大陆赴台观光客急剧增加,对刺激台湾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据台湾民航部门统计,自8月31日两岸定期航班实施以来,平均每周载客7.8万人次,比平时包机增加近3.2万人,增幅高达70%。另据台“陆委会”11月2日指出,从去年7月18日至今年9月30日,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共46万9082人次,以停留7天6夜、每天消费295美元推估,计为台湾带来外汇收入约新台币310亿元,大陆游客已经仅次于日本成为台湾的第二大客源。5月份“海峡论坛”在福建顺利举办,台湾有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8000多人参加,是迄今为止参加人数最多、两岸合办单位最多、场次规模最大的两岸交流活动,也是台湾各界参与最广泛的一次两岸交流盛会。为协助台湾度过金融危机,大陆频繁组织大型采购团赴台采购。今年5月以来,大陆采购团共对台采购了55亿美元。进入11月后,又有四川、北京、江苏等多个采购团赴台采购。至今年底,大陆对台湾采购可望接近200亿美元。尤其是11月9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领的4000多人访台团,是中共省委书记首次率团访台,采购总额计41.3亿美元,在台湾引起极大轰动。而在台湾发生“八八水灾”期间,大陆踊跃捐助超过50亿元新台币。 9月7日马英九在“八八水灾追悼会”上表示,这是所有外来捐助中最大的一笔,占对外捐款的90%,“展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尤其是文化教育新闻交流成为今年两岸交流的一大亮点。包括3月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团互访,“标志着故宫文物迁台60年后,两岸故宫正式实现了高层互访”。两宫还于10月初首度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引起台湾民众的极大关注与媒体的大幅报道。其它如10月底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台湾15家媒体高层参访团到大陆参访;11月中旬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率领“海协文化教育交流团”赴台参访等,两岸交流合作正在不断开辟新领域,迈向深层次。

4、民进党竭力阻挠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着挑战与阻力。尽管2009年两岸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但仍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尤其是民进党的阻挠与破坏,对深化和平发展构成明显障碍。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后,并未深切反省,反而出于巩固“台独”基本票源的政治需要,拥抱深绿群体,坚持“台独”路线,竭力反对与阻挠台湾当局采取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并以“议会”斗争与街头暴力运动相结合的惯用方式向台湾当局施压,干扰与破坏两岸和平发展进程。5月17日,民进党及绿营团体号召数万支持者分别在台北、高雄市举办“呛马保台”大游行并彻夜静坐活动,大肆攻击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亲中卖台,丧失台湾主体性,掏空台湾主权”。这是民进党继去年举办8•30、10•25“呛马反中”大游行、11月6日举办反对陈云林赴台“围城”活动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街头运动。民进党还在第四次“陈江会”时煽动绿营民众前往包围抗议。民进党籍的民意代表则在“立法院”以谩骂、打闹、瘫痪议程等方式制造冲突,阻挠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学、承认大陆学历等相关大陆政策的议案通过。同时民进党中常会还通过推动《两岸经济协作架构协议》(ECFA)“公投”议案,无视ECFA对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的重要作用,夸大其对台湾部分产业的冲击与负面影响,制造社会恐惧感,为其煽动民众进行签订“ECFA公投”连署活动制造借口。8、9月间,民进党又以“为灾民祈福”及“民主自由”为名,邀请西藏分裂分子头目达赖访台,放映新疆分裂分子热比娅电影,还欲邀请热比娅访台,“台独”活动出现了与“藏独”、“疆独”相互勾结,干扰破坏两岸关系正常化的新动向;企图以此制造事端,离间台湾当局与大陆关系,扭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尽管民进党未能达成其目的,但却混淆了社会视听,增加部分民众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疑虑与恐惧,对台湾当局继续实施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构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使台湾当局在推动两岸政治议题协商谈判上畏缩不前,充满顾虑。两岸政治关系目前仍停滞不前无法取得实质突破,与民进党的竭力反对有着密切关系。

二、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事务性。即两岸协商谈判与交流合作仍停留在事务性层次,政治议题谈判尚未启动。尽管大陆方面多次发出开展政治议题协商谈判的呼吁,尽管两岸学者踊跃提出开展两岸政治议题谈判的各种建议,但台湾当局囿于各种原因,对政治议题协商谈判仍持回避与消极态度,以致两岸关系发展在事务性方面进展显著,政治层面仍徘徊不前,与两岸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热络局面形成鲜明反差,并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

2、双向性。“大三通”的基本实现,两岸往来距离与时间的大幅缩短,一日生活圈的初步形成,促使两岸人员往来急剧增加。两岸不仅实现了人员交流往来双向化,而且随着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一些大陆企业陆续赴台进行商贸考察,设立办事机构或分支组织,经贸投资也实现了双向化。包括厦门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新大陆等大陆企业在台陆续成立办事处,两岸长期存在着的人员来往、投资单向化、不对等的局面初步被打破,为两岸经贸与人员交流向制度化、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3、平稳性。尽管2009年间出现了诸如“5•17呛马反中”大游行、达赖访台、放映热比娅电影、邀请热比娅入台等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件,但在两岸当局理性、冷静处理和良性互动下,并未对两岸关系发展构成重大伤害,两岸关系仍按照双方既定规划推进,没有后退,也没有大起大落,呈现出平稳发展继续前行的良好势头。它既反映出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包括民进党在内的任何反对势力竭力阻挠、破坏的意图难以得逞;也反映出两岸共识与互信有了较稳固的基础,能够经得起政治风浪的考验,这也是两岸关系能够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的重要原因。

三、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预测

在大陆积极主导、两岸共识与互信增加的情况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将在既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前行,趋势不会逆转,但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仍需时日。

1、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向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两会近年签订的协议需要在交流合作中进一步落实,大量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商解决。马英九当局仍未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台湾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各项经济指标仍未明显好转,台湾经济欲走出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还需要大陆继续注入“活水”,需要大陆继续推出政策配合支持。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中逐渐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好处,感受到大陆的诚意与善意,各种疑虑逐步降低,进而使支持两岸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础扩大。这些因素将在岛内构成合力,形成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尽管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失利,增加了其执政阻力,但马英九与“行政院长”吴敦义已多次表示,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不会改变。因此,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包括经贸、金融、文化、教育、司法等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的新局面有望形成。

2、“台独”势力反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力度將进一步增大。两岸关系迅速发展,加剧了“台独”势力的危机感。民进党担心两岸关系发展压缩其生存发展空间,继续推动“台独”失去市场,使其所追求的“独立建国”目标趋向幻灭,必然会竭力挣扎与反扑;明年台湾将举行5个“直辖市长”选举,民进党势必大打两岸关系牌,攻击台湾当局“亲中卖台”,制造民粹,骗取选票,乱中取胜。近期大陆积极营造两岸政治议题谈判氛围,呼吁台湾当局早日进行政治议题谈判,也将引发“台独”势力的恐慌。加上美日反华势力担心两岸关系过分密切致其失去“以台制华”的着力点,降低介入台海事务的影响力,必然会以各种方式牵制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扶植民进党制衡国民党则是其可能采用的策略之一。这种种因素将使岛内“台独”势力更形猖獗,并以各种理由、各种手段加大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度;尤其是以街头暴力与“议会”干扰相结合策略,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加上县市长选举民进党小胜增加一席,得票率增加,也极大的提振其士气,增加其与马英九当局叫板的筹码。它将使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着更多阻力,甚至出现较大的动荡与波折。

3、两岸政治议题协商谈判将逐渐发酵但短期内难取得实质进展。尽管两岸关系目前仍更多的局限在事务性方面,但政治议题谈判已在岛内学界、舆论界引发热烈讨论。11月13日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率领包括2位退役将领在内的重量级学者,赴台参加“两岸关系一甲子”研讨会,两岸学者就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等政治敏感议题开展对话交流引起媒体大幅报道。

尽管如此,政治议题协商谈判欲在短期内展开并取得实质突破仍十分困难:一是台湾当局对政治议题谈判怀有恐惧感,极力回避与拖延。台湾当局包括马英九不是强调时机不成熟,就是提出各种条件说,以各种借口拒绝现阶段开启政治议题协商。如马英九10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又提出,大陆要先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才能与对岸谈和平协议,把本该是作为谈判内容的议题当作前提条件。加上明年台湾将进行5个“直辖市长”选举,国民党的首要目标是争取胜选巩固政权,政治议题协商谈判也将是其尽量避免触及的敏感领域。二是在民进党竭力反对与煽动下,岛内对此缺乏共识,尚未形成推动政治议题谈判的主流民意。三是美国反华势力不愿两岸展开政治谈判导致加速政治整合,使其失去牵制作用,必然会从中作梗。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国际势力虽然表示对台海关系缓和、两岸和平发展持乐见其成的态度,包括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大陆时,表示“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但美国出于维护全球利益及保持亚太地区主导力的需要,对两岸政治整合仍抱有戒心,担心两岸关系发展过快导致其对台影响力下降,因之以各种方式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防范两岸政治关系发展脱离其掌控。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政治议题协商谈判难以在短期内展开,更不易取得突破,更多的将是处于隔岸对话,相互试探的阶段。两岸欲实现政治关系实质突破,还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总之,在两岸各方共同努力下,2009年两岸关系不论是高层良性互动,还是经贸文化人员交流,抑或是合作的制度化,都有新的进展与突破。它使两岸的共识与互信基础逐渐扩大,交流合作的层面更加宽广,和平发展的基础更为牢固。但各种挑战与障碍犹在,两岸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仍无法摆上议程。展望2010年,两岸关系将在既有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将是大势所趋,但面临的各种障碍与挑战仍难以避免。巩固互信,扩大合作,破解障碍,创造双赢,推动和平发展迈向新阶段,还需要两岸各方继续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台湾研究会)

注释:

台湾《民众日报》2009年11月3日。

新华社2009年11月16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009年11月3日。

台湾《民众日报》2009年3月1日。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两岸关系议题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