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建设之探索

2009-04-09顾蓓蕾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途径

王 欢 陈 滕 顾蓓蕾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社区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及学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如何建立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则成为高校社区的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特点后,着力构建一个能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社区 文化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27-0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新型的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学生住宿条件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选课制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自由化,原来的年级、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宿舍成为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出现跨班级、跨专业文化交流的现象。然而,住宿条件的改善并不等于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的改善,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的甚至根本就是空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建设社区和谐文化也成为一个崭新而紧迫的课题。

1993年上海大学开始探索的学生社区化管理的模式,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从此开始了高校学生生活社区建设的热潮。现今,在上海地区就出现了“三大模式”的各种学生生活园区。上海大学学生社区建设以“思想教育、学习指导、行为训练、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六位一体”的模式而独树一帜。

社区学院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对社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六项功能的建设进行“专人专管”,提高社区工作的有效性,加强社区建设的长效性,是新时期加强社区教育功能的一项创新探索,有利于深化钱伟长校长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育人环节,有效提升学生住宿空间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学生社区自身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社区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教育功能、以及指导能力学生文化建设开展的能力提升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校实施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等一系列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区制度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却没能同步发展,其问题也越发突出,可以归纳为“两个分离、两个缺乏”,即社区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与文化活动开展阵地的分离、社区文化实施内容与学生社区独有特点的分离、社区文化专业指导教师的缺乏以及硬件设施的缺乏。此外,还有文化活动单调、文化管理不协调、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

1.社区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与文化活动开展阵地的分离

主要表现为学生社区文化缺乏开展和交流的平台。学生社区文化需要不断扬弃,在实践中积淀并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这就需要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开展与交流的阵地。目前的高校社区组成简单,且各类体育场馆和活动设施并不属于学生社区的管理范围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区文化实施内容与学生社区独有特点的分离

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文化主体组成的复杂,社区文化活动单调、贫乏。因为社区文化设施不全,社区文化活动往往仅限于固定的几种形式,有些活动甚至流于形式无任何教育意义。同时由于在社区同一栋楼、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寝室内,可能有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入住,群体关系相对复杂,致使组织集体性的活动较为困难,弱化了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3.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的专业指导教师缺乏

主要体现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力量薄弱和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区的组织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不足、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大学生自我管理缺乏组织和引导,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种种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贫乏,大部分学历比较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和教育,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总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指导。

4.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的硬件设施缺乏

伴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公寓住宿条件相对较好,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公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不全,文化环境脏、乱、差,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很多高校由于建设空间的限制,公寓社区室外无青年学生活动所需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室内少有或没有相应的文体活动室、图书资料室等文化活动设施。公寓社区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寝室,缺少应有的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更谈不上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目标。

另外,目前的社区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责任不明确。许多高校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尚不够重视,学生社区建设只强调“硬件”建设,重视物质环境的改善,却忽视“软件”建设,忽视了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使学生社区的建设偏离了育人的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学生社区由原来的学校“包办”变成了学校和后勤集团“共同管理”,许多高校存在着高校、后勤集团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高校和后勤集团交叉管理,责任不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社区学院开展文化建设的途径

1.以“品牌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将原来在校园中开展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以新的形式落户大学生生活园区,本着“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原则开展格调高雅、层次丰富、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用校园文化熏陶和引导学生,营造园区健康向上的育人软环境,加强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楼、星级楼、特色寝室和文明寝室创建评比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在园区形成培养学生的校园精神,使园区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教育基地。有效防范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袭。

从2000年起,校党委宣传部和社区管理部共同组织在学生社区开展了争创“文明楼”、“星级楼”的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仅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提高社区学生综合素质和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大学星级文明楼的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洁齐美寝室”和“文明寝室”,宿舍内外面貌一新,有近800个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占本楼总寝室的5%。评选规定中对学生成绩等要求有效地推进了学风改善,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创建活动中树立了信心,培养了毅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社区学院将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融于文明楼、星级楼创建活动之中,在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强调学生生活、学习和休息场所的整洁、优美、温馨,是社区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让学生在创建星级楼活动中感悟道,活动的开展与自己休戚相关,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得文明楼建设持久地开展下去,成为社区建设一道亮丽的景观。

2.以驻楼辅导员的设立提升文化建设的“保障性”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辅导员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高校应多渠道、高标准配备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时代性、多样性、有序性;要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创造辅导员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为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上海大学在社区学院每个楼栋设立了驻楼辅导员,让驻楼辅导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社区的学习、生活,并第一时间解答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存在的各种困惑。社区辅导员以学生社区“六大建设”为基本抓手,积极宣传校党委和社区学院的各项工作方针,履行对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工作。具体岗位职责如下:①深入学生寝室,及时了解社区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反映学生的意见、要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②建立、健全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主要节点的社区学生信息网络。带领社区自管会、楼管会学生干部对社区内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③对社区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考察,填写考察表,向社区党工委及相关学院反馈,并建立相关档案材料,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必要考察材料。④加强对社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社区学生,努力完成本工作站各项工作任务。⑤带领社区自管会、楼管会学生干部带领社区内学生开展丰富多彩、高格调、高品质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加强人际互动,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学生对社区、学院和学校的归属感。

3.以“多样化”建立文化建设的“灵活性”

另外,社区除了给学生提供住宿外,还应该结合社区的整体规划建造运动场所,添置运动器材,以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分楼栋、分单元设立报刊杂志借阅点、学生阅览室、电视室。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深入社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性强的文娱活动如卡拉OK、演讲、朗诵等比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社区文化真正从宿舍文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入手,推进学生社区思想文化的建设,借助学生社区的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高校社区的设施越来越先进,同时生活区和学习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加上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实行,传统意义上因班级授课制而形成的班级组织、教室区域活动越来越淡化,大学生从中获得的团体归属感和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区先进的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和生活的双重需要,学生更多或更愿意在生活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立足于生活区的社团组织,为他们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帮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体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生活中的人际协调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真正的基于生活的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这些学生社团可以是参与社区管理式的,如楼层(公寓)生活者自我管理委员会,可以是学习型的,如生活英语沙龙、社区读书沙龙;也可以是生活服务型的,如物品(生活学习用品、收藏品等)交换沙龙等。所有一切在学习教室区的学生社团能实现的功能社区学生社团都能实现,同时因为它基于社区,基于生活,比学习教室区的学生社团更平实、更生活化,更能发挥实际效用。

4.以“三自管理”强化文化建设的“灵活性”

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态度,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社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社区学生的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有较强组织能力、有责任感和良好个人素质的大学生,例如,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以此作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党员宿舍挂牌,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联系负责制,鼓励党员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及其职能发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也可以填补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管理渠道通畅,充分发扬民主也能让学生建立起社区主人的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晓青.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的思考[J].南平师专学报,2004(02)

2 李 莉、于祥成.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

3 李 莉、于祥成.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初探[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