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理达
2009-04-08阿垠
阿 垠
冯理达老人走了几个月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斯人已逝,精神常在。第一次见到冯理达教授是在2003年的元月。我走进海军总医院,左拐右拐找到那栋四层楼房。在一间宽敞素雅的会议室里,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教授。当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就是78岁高龄的冯理达教授。她身着整洁的白大褂,炯炯双目里闪烁学者的睿智,笑容里洋溢着宽厚和慈祥。她步履敏捷,鬓发乌黑,目光炯炯,声音宏亮,浑身显露着勃勃活力,丝毫不见半点苍老。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1957年,她在列宁格勒市一举攻克白喉难症
尽管冯理达教授知道我的本意是采访她,但她却首先谈起了父母。冯理达跟随父母几十年,与父母共同经历荣辱兴衰。她目睹了父亲冯玉祥遇难场景,与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母亲李德全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冯理达教授拿出两个纸张泛黄的笔记本,深情地说:“这是父亲留下的全部遗产。”一个是冯玉祥将军于1948年2月10日在纽约写的遗嘱;另一个是1948年写给“贤婿元铮的几句话”。冯理达教授逐字逐句地念给我听,然后给我介绍出身贫苦的父亲如何从一个晚清士兵、北洋军的军官,到抗日民族英雄,由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至接受共产党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不幸在回国途中殉国的一生。冯理达教授说到了她的母亲——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对于冯玉祥将军的功过,冯理达教授不愿多说。“只要看看我父亲一生的行为,看看我父亲的遗嘱,今天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就可以了。”话语就这么简单。
说起自己学医的选择,冯理达教授回忆道:“1943年,我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面临着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在选考大学时,女班主任建议我报考医科大学,并说这是个‘你不求别人而别人求你的铁饭碗。母亲也对我说:‘就去做个医生吧,将来给老百姓谋点福。我的姨母患病,在医院手术时,糊涂的医生竟将一把止血钳遗忘在她母的腹中,以至于刚做完手术的姨母出院不久就去世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正是这件事使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医这条路。第二年,我就考入成都齐鲁大学医学院。1946年,又随父母赴美国,一方面在加州大学生物系学习,一方面随父亲做一些工作。”
1948年7月,冯玉祥将军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携其夫人李德全、女儿冯理达等8人归国途中,因轮船在黑海失火,身经百战的冯玉祥将军不幸遇难。
李德全含泪谢绝苏联方面的挽留,带着女儿冯理达、冯颖达和儿子冯洪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不久冯理达和她的弟弟冯洪达作为新中国的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学习深造。她被分配到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免疫学。在古朴典雅的列宁格勒医学院,冯理达受到了严格的基础科学训练和严谨学风的熏陶。她的论文在苏联被结集出版,并被不少医学院选作教科书,连她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也被结集成书在苏联出版发行。
1957年,苏联,列宁格勒。为了向十月革命40周年献礼,列宁格勒市政府宣布,要在全市消灭白喉病。这在当时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这座城市气候寒冷,白喉病流行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各种预防、治疗的方法都已用过,就是不见明显效果。当时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冯理达主动承担了这一研究任务。她往那些患有白喉病的弱智儿童身上注射防治白喉的疫苗,效果不显,加大剂量也不见效。正在进退维艰之际,冯理达的脑海映出了当年那位老中医针灸那一幕。“对!何不用针灸试试。”于是,她把从杨济生老中医那里学习到的针灸技术用在了异国他乡资料白喉病上。结果出乎意料:弱智儿童的免疫力大大增强了。列宁格勒一个卫生局长的19岁女儿,患脑炎后遗症痴呆症,也被她用银针治愈了。一时间,她成了列宁格勒和全苏联医学界的新闻人物和功臣。列宁格勒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纷纷进行了报道。苏联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星期版显著位置、用大幅标题报道了年轻的中国学者冯理达,和她介绍、传授给苏联人民的这一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瑰宝——针灸学。军队机关报《红星报》也对她进行了采访报道。
1958年冬,冯理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列宁格勒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苏联方面以十分优厚的待遇真诚地挽留她,但她婉言谢绝了。她对导师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苏联人民没有忘记她。1960年,把她在苏联讲课时留下的教材编辑为《针灸学》出版发行。
回国后,冯理达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她十分珍惜报效祖国的机会,在免疫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尽职尽责,足迹踏遍了广东、广西、浙江、湖北等江南水乡,为广大农民送医送药。这一期间,她写了不少论文,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新的飞跃,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危难之时,周总理和邓颖超为她在海军安排了工作,叶帅亲自批示。1978年筹建免疫室,迎来免疫学研究的春天
“文革”期间,灾难也毫无例外地降临到冯家,她同母亲、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都受到冲击。她因留过美又留过苏被打成“双料特务”。科研搞不成,人格受污辱,冯理达的心在流血。正在这时,邓颖超知道了她的情况,特意来家看望和安慰她,并替她联系新的工作单位。1972年6月的一天,邓颖超打电话叫她到中南海西花厅,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理达呀。想不想到部队工作?”冯理达思索了一下,按当时的形势,唯有部队的环境好一些,就回答说:“想去!”“那好,你就去海军总医院吧!我已经让人给你安排好了。这也是总理的意思。”说完,邓颖超便拿起电话:“叶帅,叶老总吗?我是邓颖超。上次给你说的那件事理达同意了。你就签署命令吧。海军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为她找个保护伞,她也能安心搞学问嘛。”冯理达紧紧握住邓颖超的手,说:“谢谢大姐,谢谢总理!”就这样,冯理达被调到了海军总医院,被安排在传染科当病房医生。一个免疫学博士被分配当病房医生。专业上不对口,但她抱定平常心,拖地、倒痰盂、刷厕所都抢着干,并主动与其他医护人员打成一片,很快,她以精湛医术和热诚的态度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赞扬。
1978年。国家的各方面开始走上正规,冯理达奉命带领两名同志创建免疫室。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免疫学女博士从此才算真正业务对上了口。但此时她已是54岁的人了。
多年来,经他手治疗的有上千患者,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病,冯理达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她说:“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病。对于一个患者来说都是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医生的天职就是要为每一位患者负责。”她走上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后仍不离开临床。一如既往地关注基层医疗工作。在病人面前,冯
理达像—位慈爱的母亲。一次,她在南京治病后乘火车返回北京。深夜。列车广播室说车上有一位产妇临产。冯理达不顾自己身体虚弱,立即赶到现场帮助接生。产妇肚子剧烈疼痛,冯理达轻轻安抚她。零点,车厢里传来一阵“哇哇”的哭声,一对双胞胎顺利降生了。火车到达济南,产妇被抬下车,冯理达又拖着疲倦的身躯,护理产妇前往医院。
冯理达就这样牢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辞辛劳地为患者解除痛苦。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女孩,被确诊患有卵巢癌。年轻的母亲抱着她四处求医均无成效,近乎绝望时她找到了冯理达,在冯理达的治疗下女孩痊愈出院;一个患视网膜细胞瘤的一岁半的女孩,跑了不少知名医院,都不见效。在冯理达的治疗下,孩子3周后就能看见蓝天、绿树、红花;一位26岁的日本青年患了囊性腺癌,左眼失明,眼球突出,耳鼻浸血,这种病在日本不到100例,还没有活过一年的。经过冯理达的治疗。奇迹出现了;ct检查表明患者脑干上鸡蛋大的肿块缩小了,疼痛大减。这位日本青年激动地拉着冯理达的手喊:“妈妈,我的中国妈妈!”
30多年来,冯理达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免疫学、康复医学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她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报刊及国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了《当今世界免疫学研究概况》、《中国医学与机体免疫的关系》、《健康健美长寿》等数部重要论著。由于她在免疫学领域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学会都邀请她出任要职。她担任过30个国内外学会的主席、理事长、顾问等职,是唯一被3个国际学会推选为副主席和副理事长,并荣获许多奖章的中国女科学家。
她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令她自豪的却是:“现在我们全家都是共产党员。”
更令我惊讶的是,以利用休息时间,她还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了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并写了几万字的心得体会。采访结束时,我欣赏了冯理达教授恭录的党章长卷,她还送了我一份复印件。她告诉我说:“我所要说的,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加倍工作,以更大的成就报效党,报效伟大的祖国!”
她虽然名噪海外,但心中只有祖国。年已花甲时依然追求不止,活跃在免疫学研究的第一线
从20世纪80年代起,冯理达教授的科研成果就引起了国际医学界同行的重视,她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她的学术论文多次在国际讲坛上引起震动。一次,她应邀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一家权威医学研究机构在听了她的学术报告后,认为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愿出高薪挽留她。然而人们发现在她的论文最后有一行英文:我的永久地址是中国。真是浩然正气!
其实,冯理达教授热爱祖国的举动早在年轻时代就表现出来。那是1948年,冯玉祥将军离美回国准备同共产党合作,临行前,他让女儿自己选择回到祖国还是留在美国。23岁的冯理达毅然选择了回国的道路。回国不久,她就向中国共产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为什么我们家人认定共产党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呢?”冯理达说:“因为我父亲从辛亥革命时就开始探索中国的前途,经历了许多历史重大事件,才看清不是国民党政府,而是中国共产党才能结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蒙受的耻辱。”
从1980年起,身为中国免疫学研究中心理事长的冯理达,几乎每年都应邀出国讲学、治疗、开会,足迹遍及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西欧、东南亚各国,每次带回来的尽是专业书、资料、医疗仪器和试剂。
人们粗略统计:1980年,冯理达到法国、瑞士、联邦德国讲学,共得4万美元。她用3万美元资助3名医生出国学习。另外1万美元买了试剂和疫苗。
1986年和1987年,她用应属于个人所得的报酬,为医院买回了复印机、彩电、录相机、照相机等设备。
1987年和1989年为日本朋友治病和讲学,共得250万日元,她都交给了组织。她多次用自己讲学的报酬,购买医疗器械带回国内供海军总医院使用。她还把自己所得的报酬捐献出来,供两位年轻医生到国外进修。这么多年来,她用讲学的收入购买了数十套仪器设备用于实验室,她把上千万马克、十几万美元、数万法郎全部交给了国家,她还把别人赠送的所有仪器、设备全部交给了医院。
进入新世纪后,冯理达教授的干劲不减。从她送我的材料中。不难发现她的工作量仍然是超负荷的。仅2001和2002年的两年间,她就完成了《社会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手机、电话、电脑、电子游戏机与健康》、《空调与健康》、《电视、电冰箱、微波炉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寿命、体能、机能与健康》、《百位老人长寿的情况分析》、《自然环境与健康》等课题的研究论证。此外。还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
冯理达教授不仅在医学上成就卓著,而且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加快祖国统一进程做了许多工作。对祖国统一,冯理达教授充满信心:“我的父亲一直渴望祖国统一,作为他的女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亲‘人民的安乐版图全的遗愿,能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2008年2月8日,冯理达教授因病逝世,终年83岁。冯理达教授的逝世是科教文战线的损失。她的先进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习宣传冯理达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作出了向冯理达同志学习的决定。中组部决定追授冯理达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决定追授冯理达同志“白求恩奖章”荣誉称号。
8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北京亲切接见冯理达之子罗悠真,颁发冯理达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白求恩奖章”。他指出,要继续开展向冯理达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冯理达同志为榜样,爱国敬业,真诚为民,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