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支点

2009-04-08姜德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农村

姜德泉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规律的探索,更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有利于推动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增强学校凝聚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提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要做到扎实有效,必须找准校本教研的支点。

把准“切入点”,让教师在教中做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教师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课堂教学,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教学几乎占据他们的全部精力、时间。农村学校亟需解决的是保证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效率。看来,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切入点,既是教师之需,也是解决农村学校发展之急。农村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常规教学的适度发展,做到夯实基础,给予学生参与权、质疑权、发言权、改正权。

创设“交融点”,让教师在做中研

校本教研的问题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敏于事,善于思,捕捉课堂中发现的一些关键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这时教师最容易打退堂鼓,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引导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座位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在讨论中有学生不配合怎么办?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策略解决?我们可能想出许多办法,就这样不断地“追问”,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解决“困惑点”,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

农村教师很少能参加较正规的教研活动,他们对有些活动,如说课、评课、命题等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可在搞活动前集中培训,用通俗的语言为教师讲解清楚。让他们体验研究的成功,体验问题解决时的兴奋,体验通过研究实践换来的课堂生机,体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欣喜。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教师就会产生从事校本研究的动力,他们会主动站到校本研究的最前沿,会主动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因为校本研究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进取,教师就会步入校本研究的良性循环。从此,课改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将一个一个被清除掉,课改工作也必将是另一番天地。

明确“热点”,让教师明确方向

当今教育界谈得最多的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课堂观上提出研究性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面对这些热点,农村教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挂羊头卖狗肉。”因此,作为教研工作者,有责任为教师树立标杆,引导教师冷静地看待“热点”。

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论,目前,农村学校没有到位措施,考虑教学的发展,考虑学校的实际,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讲课、评课、讲座等形式,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谈及理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

寻找“闪光点”,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觉到自我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他们权力,给他们经费,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扬长避短,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经常组织各类竞赛和活动,作为发现教师,同时为教师创造感受成功,追求成功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过后有总结,把总结过程转化为激发教师热情,提高教师成就欲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不求全责备,多信任和宽容,少指责和埋怨。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的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追求结果,但更注重过程。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寻找到一劳永逸的模式。我们要自始至终地实践完善,善于发现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讲实际,求实效,切实将校本教研做得真实富有成效,这应当是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农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