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9-04-08盛伯阳
盛伯阳
[摘要]科学课程是初中的综合科学教育入门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有重要意义。问题教学法也叫发现法,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本文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 问题教学法 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态度是最为重要。他所指的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滞销的事物行为,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但问题教学法的缺点不少,比如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收集到有关资料或尚不具备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受的挫折多,扫了兴致。往往是极个别学生能把发现活动进行到底,大多数学生在缺乏教师鼓励下半途而废。为了真正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际中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构建了优化问题教学法。
一、优化问题教学法模式
优化问题教学法是将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的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发现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与交流为手段,以发现为目的的策略,可使用于新授课、实验课。其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
二、基本过程
优化问题教学法基本的过程:(1)简要提出课题的方向,如若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进行发现,教师也应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复习和回忆先决概念、原理与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发现问题或激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其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问,按照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进行排列,写在黑板或幻灯片上,明确发现的目标。(3)教师指导学生逐个击破这些疑问,提出解答这些疑问的各种假设,并帮助学生从课本、动手实验或是教师提供的其它素材中收集各种信息进行验证。然后,组织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在这阶段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和讲述的时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并保持十二分的耐心来倾听。(4)总结阶段,由学生概括科学的事实,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与补充。在此阶段,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5)运用阶段,课堂内教师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的层次、灵活性、一定难度的习题,可以是实例变式的练习、也可以是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应用,当学生实际表现应用概念或规则是一旦习得内容的回忆涉及到在新问题中应用的情况时,就会发生学习迁移。课堂外布置一些更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变式练习,促进知识的类化和迁移。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汽化与液化,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本堂课的重点是:建立汽化、液化的概念,能根据这些概念辨别物质变化的种类。(1)教师确定课题方向。让学生阅读引言,简要叙述观察的方法。(2)引导探索阶段。安排两组动手实验,教师把要填写的内容设计成表格写在小黑板上,明确探究的目标。(3)师生交流。学生根据实验填写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引导进一步的分析:假若要把实验分为两组,应怎么分?如果学生尚不能完成分类,可以加问题引导:若第一个实验属于第一种变化,第二个实验属于第二种变化,他们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接着,提出那么其它的按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怎么分?让学生按照先前的模式把所有的反应分成两组。(4)总结并概括。第一组反应是汽化,特征是什么;第二组反应是液化,特征是什么。(5)在新问题情境中应用思考与讨论教学。
从本案例来看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科学教师在使用该模式应注意的事项:(l)要坚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类似的思维训练,可能开始时能跟上的学生不多,教师要不断进行暗示和鼓励,以使其成为一股学风。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有发现,尽可能集中学生的发现成果在全班展示,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看见或听见。(2)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尽量充裕,因为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收集信息或谈出看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过多地干预只会影响学生的成长。(3)注意实验分组的形式,如果条件有限,可以让学生自己举手挑选实验项目和周围的同学协作完成实验,再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不一定非得全班参与。
总而言之,科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首先,应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模式,注意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学会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不管选用何种模式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以疑启学、以思启学、以情启学。其次,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创造,设计好师生的活动和教学情境,注重师生、生生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习习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境界。然后,还要注意在媒体的设计和选择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比如说,课件、软件包等。最后,注意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关于这一点,我们科学教师还有待加强,除了课本以外,各种科普读物、网上资料,乃至整个社区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谢吉麟.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的有效衔接[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6,(11) .
[2]余自强.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界碑——《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特点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3,(02) .
[3]张俊华,崔鸿.探究性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