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贯彻到底
2009-04-08金越章
金越章
[摘要]“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健康第一在落实中的误区以及如何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得出: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助于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健康第一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三难健康目标。与传统的健康相比,其领域更宽,不仅仅停留在体质健康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关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健康第一是否有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又如何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呢?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变人们对体育的误解
旧的教学大纲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致使人们误解为体育生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几乎就是体育生的代名词,片面认为上体育课是学一些无用的东西,是不务正业,在他们眼里体育不能用来考大学,只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会阻碍着文化课的学习。在这种不负责任的舆论误导下,部分学生家长、文化课带课老师,甚至校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体育课程的开设。有的学校每周只一节体育课,有的甚至没有体育课,偌大的一个学校连操场都没有。而现行体育课标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就彻底打破了这一偏激的看法。新体育课标不仅仅强调增强学生体质,还注重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保证学习的正常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与运动使学生学会正常交往,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运动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2.有利于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整体下滑的不良状况
近年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近年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专家提出,新课标进一步贯彻了人道主义和民主化精神,强调了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性和迫切性,改善了学校体育的各个工作环节,改变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与此相适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健康生活的观念,以体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也成为体育专家及教师研究的对象和学校体育实践的内容。
3.有利于突出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终身体育
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学生样样都会,而是为终身体育做准备,让学生学会怎样随时随地锻炼身体。例如,在不同地点,能适应当地人们的锻炼的习惯,有的地方便于爬山,有的地方则便于游戏,有的地方则可以武术。不同季节也会有不同的项目,如夏季能游泳,冬季能滑雪。一个人能在学校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他就会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选择适合于自身运动的项目进行身体锻炼,保证每时每刻身体健康。
二、“健康第一”思想的误区
1.将《体育与健康》与《健康教育》相混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以体育促健康,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的综合,它解决不了所有的学生健康问题。而《健康教育》不是一般卫生知识的传播和宣传,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是帮助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片面认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促健康,达到身与心的和谐健康。
三、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途径
1.融合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体育与健康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与多个学科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给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体育与健康知道理论与技能,还要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要把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如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都是与人体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以与体育技能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传授,也可单独利用理论知识课来传授。还有体育运动中的物理学原理,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知物理学,而且善于把物理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运动技术要以物理力学为指导,从而更容易把握运动技术原理,掌握运动技术,在运动训练学习中减少运动损伤,保证身体健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常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游戏、学习认知,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体会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领会“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涵义,并将其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健康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化体育项目为我所用的选择性。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这里,“学会学习”指的是终身体育。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变化,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走出校门以后是否能继续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内容,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学会生存”指的是强身健体,从了解和掌握营养健康知识、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在各种环境下如何生存。“学会做人”指的是社会适应,在与同学、老师、家长及其他社会交往中懂得怎样为人处世,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
3.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注重增进学生整体健康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范畴,与竞技体育有本质的区别。而以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只注重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却忽视了那部分先天体质较弱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没有“增强体质”必要。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指导思想彻底得到了改变,要求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课上对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个性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以优带差,带领后进生体育学习锻炼;而对后进生,教会其运动的方法,让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助于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彻底领会其深刻涵义,切实把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静.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学校体育改革[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喻坚.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5,(5).
[3]林麟.谈学校体育与健康第一的关系[J].体育师友,2003,(4).
[4]楼丽琴.贯彻健康第一 改革学校体育[J].体育师友,2001,(5).
[5]周永其.体育教学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湖北体育科技,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