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的尝试

2009-04-08刘华柱

知识窗·教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

刘华柱

摘要: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地理教学不光与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有联系,也和历史知识联系密切。

关键词: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 历史知识 历史地图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借历史地图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能丰富地理课堂,形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

这样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单介绍俄国在17世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中亚、西亚广大地区。

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为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的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以历史地图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借助历史地图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以历史地图作铺垫,创设一个引入思考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如讲到“黄河”一节中“中国的忧患”时,笔者用投影仪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让学生比较该图与现今地图中黄河所注入的海洋,学生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所展示的黄河流入了黄海,而现今的黄河则流入渤海。这样使学生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历史地图画错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植被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的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由于下游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提高,一遇暴雨,极可能决堤,因此河流改道。这样不仅激活了课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又如,讲到我国的行政区划时,笔者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要求学生对照我国行政区划图,说出红军所经过的省区。从学生的读图效果看,学生的兴趣很高,强化了对省区位置、名称的记忆。实践证明,利用历史地图能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和热情。

四、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

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 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景观地理知识中,可适当讲述云冈石窟是南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教材封面是第二十窟里一座高达13.7米的大佛像,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当时著名的石窟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隋唐时代又开凿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里的雕像、壁画等都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

农业方面可联系下列知识:在我国古代半坡氏族时期进入原始农业阶段,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他们用骨耒翻地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美洲的印第安人较早地培植了玉米、甘蔗、马铃薯等。

总之,把历史知识用于地理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引入历史知识和历史地图,务求实用,切忌喧宾夺主。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