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孩子的心灵

2009-04-08

知识窗·教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小鱼同学

叶 娟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在言传身教方面如何体现教师新的角色形象。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时,我发现它用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给了我真实深刻的触动和启迪。它不仅牵引着我一起思考,一起从教育案例延伸开去,而且它还带着我从得失利弊中寻找理想的教育途径。

一、在对学生施教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学科教学中道德教育是一种广义的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道德教育应该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自然流露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是“身教重于言教”,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二者构成了整个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应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是生存的需要,不是社会的需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教育的根本。教学中教师对待科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认真、耐心和踏实的作风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复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科学的真正含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懂得自己学科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正的道德教育。

十三年前,我走上了讲台,当上了班主任。有一天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发现讲台边上有一张一角的纸币,我把这张纸币从地上捡了起来,放在了讲台上,边放边说:“有谁掉了一角钱,请下课以后来认领。”我话音刚落,台下就传来了一片嘘声,更让我吃惊的是同学们都露出轻蔑的神情。我没有继续上课,拿起这一角纸币,问道:“你们当中有谁靠自己的双手赚过一角钱?”讲台下一片安静。“这钱不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吗?”我略带激动地说:“你们瞧不起它,不珍惜它,就是对不起你们父母的血汗。”“请下课来认领一角钱。”我把钱放在讲台上,同学们都看着我,不再是不屑与鄙夷,而是一脸的尊重!

平常,我教大家学会用礼貌用语。当学生帮我拿教具时,我总是说声“谢谢,辛苦你了”;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总是让他们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当我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常说“请……”。其实,教语文的过程就是和学生同生活、同学习、同成长的过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毕业的日子,在他们的留言簿上我写下这样一句话:“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因为我知道,多年以后,他们可能不记得我上过的课,但可能记着这句话。我希望这句话能让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那么,我还奢望什么呢?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在乎学生的“在乎”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暴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它们被困在浅水里,再也游不回去了。这时,男人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看了很久,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男孩儿指着那些被他扔回大海的的小鱼说。这则故事让人陷入沉思。面对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的小鱼,孩子却那么在乎。也正是因为他的在乎,才赋予了小鱼新的生命。这不由得使人想到我们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在乎”也很多,而我们做老师的是否会在乎他们的“在乎”呢?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在乎”其实很少被我们关注,即使发现了,我们也常常像故事中的男人一样熟视无睹。显然,这样的过程对于曾经有着许多“可贵的在乎”的孩于们,毫无疑问是一种深深的伤害!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变得不再在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对于孩子们的“在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充分尊重他们因为在乎而表现出来的种种需求,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念头,否则,由于我们的目中无人而导致的急功近利行为,将会挫伤多少孩子的心灵啊!不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就不可能发现孩子的“在乎”;不进入孩子的心灵,就体会不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们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发言机会,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奖,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改错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爱的使者,用爱的心灵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点需求,更能激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不断产生更多的“在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回答问题出错、作业有问题等,都可以再来一遍。但如果挫伤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教师尊重、珍视孩子们的“在乎”,让学习变成孩子们最快乐的事,让他们的心空蔚蓝起来。这不是给予,而是对孩子的真诚奉献。

有一次,班级卫生评比,我们班没有拿到卫生流动红旗,我劈头盖脸地把全班同学训了一通。训完之后,劳动委员找到我要求辞职。我问她为什么这次没有拿到流动红旗,她十分委屈地说:“我分派的任务,大家都完成了,您不也看到了吗?为什么没拿到流动红旗,我也不知道!”我心中一颤!这次大扫除,我是亲眼所见的,同学们都很尽心尽力,我在乎的却是所谓的“第一”,而忽略了同学们大扫除时所付出的辛苦。可这“第一”比起他们劳动时那种不怕辛苦、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这第一又算得什么?作为老师,我不禁有些惭愧:我自己又承担了什么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是否应该经常问问自己:“老师,您更在乎什么?”

三、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从学生“犯错误”中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使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回忆自己小学老师武钟英先生时说,他自己从小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在武先生教他之前,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已创造了三次留级的“光荣记录”,凡教过他的老师都断定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对他已不抱什么希望。可是武先生教他们班不久,就把钱梦龙叫到办公室里,对他说:“老师们都说你笨,现在我教你查字典,希望你能学会,证明自己不笨。”在武先生的指导下,钱梦龙学会了查字典,而且接受了一项任务:自备一本字典,以后先生每教新课之前,先由他把课文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中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钱梦龙老师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武先生的信任,真使我在受宠若惊之余感到无上的光荣!为了不负先生的信任,我竭尽全力把这项任务完成得无可挑剔。”更让他难忘的一件事是:在他小学毕业时,武先生在他的成绩报告单上写的评语,第一句竟用了这样的措辞:“该生天资聪颖!”这句话,使一个长期被自卑困扰的学生从“厌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开始踏上一条渴求知识的新路,并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如果钱梦龙没有遇到武先生,如果他的成绩报告单上一直是不及格的分数,结果又会怎样呢?正因为武先生能正确看待他学生的不足,并不是一味地加以否定,而是从中不断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感受到生命的尊严。那么,他们就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热爱!让我们牢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在他们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我曾经也上过“最后一课”。有一天在我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班上又乱哄哄的,我忍无可忍高声“咆哮”:“好吧!既然如此,下完课我就辞职!”我的话讲完,怒气喷发完,伤感自心头而起:“同学们,你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应该努力学习,可你们总是那么调皮,不听话!希望你们记住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再见!”讲到这里,我自己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此时,教室已是哭声一片。下课以后,同学们都围着我,不让我离去。他们个个都向我保证,我勉强地点点头。没想到从那以后,乱糟糟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号令整齐、纪律严明,整个班级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的,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在老师怎么教育,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前几天,有个学生对我说,班上有些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在签字时,顺带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我不由地愣住了。本来我想,试卷给家长签字,不是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辅导吗?并没想过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看来,事实并非如我所愿,我得改变一下做法。于是,我同意他们可以向我申请不签字。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露出了笑脸。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我又一次成功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小鱼同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鱼
小鱼
小鱼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