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描教学的反思
2009-04-08宋甜甜
宋甜甜
摘要: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才是贯彻教学。现代素描教学需要更细致、更多地对每个学生加以关注,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在培养艺术精英的同时,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用之人。
关键词: 素描教学 写生练习 讨论
随着艺术院校的扩招,大量学生的涌入,过去培养专门人才的艺术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在这种“大跃进”式的普及中,必然出现很多的问题。过去艺术院校培养专门人材的教育目的相对单纯、明了,从招生的艺术院校到报名的学生,目标都非常一致。学校方面,一定要招收到在某一艺术领域有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并尽一切努力将其培养成材。而应考的学生,也是一心要成为某一艺术领域的专门人物和杰出人材。
就素描本身而言,对于任何一个准备从事视觉艺术的学生来说,素描课的写生练习是训练视觉对物体及其空间的感知和控制力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这也就是为什么连从事建筑和摄影的人也都需要练习素描的原因。画素描的目的不在于画成一幅什么样的画,而在于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对人视觉习惯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观察习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改善。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初学素描的人往往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从看不见东西(即不知道画什么和画不下去)到看见东西(即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变化,然而看到的所有细节都是孤立的,画出的画面混乱不堪),再到能把所看到的东西有序地安排在合理的位置,处理到合理的程度,这个训练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视觉训练上的循序渐进。视觉修养和对物体及空间的控制力通过观察与画的过程逐步得到提高。只有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利用视觉中的物象和制造出合乎目的的视觉形象来实现艺术创作目的。因此只要想从事视觉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素描这种基本训练就必不可少。
然而由于扩大招生,艺术院校的培养目的已不那么纯粹。我们要培养的已不完全是过去那种某一门类的专门人才,而是尽可能使所有入校学生都成为有用之人。
既然有了学习目的并不纯粹的前提,那么纯粹的造型基础训练和规范的素描教学是否适合于每一个人当然就会受到质疑。而且就视觉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本身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科技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各种艺术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或是别的艺术种类,都已不再继续往日的纯粹,目前的基础素描是否还要维持往日的纯粹,同样让人质疑。
即使是纯粹的造型艺术,实现艺术作品的手段也未必全都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要成为能够实现自己艺术思想的艺术家,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更加多样,因此基础训练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更加广泛。那么作为基础之基础的素描教学内涵是否也应该更加广泛呢?这正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亦是一种思维方式,但区别于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它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像和声音去思考。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
素描教学多元化的问题并不是扩大招生后才产生的。在过去几十年美术院校的学院式素描教学中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由于学生的数目少,加之学习的目的相对单纯统一,虽然个性发展与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处在“斗争”状态,但其矛盾的冲突并没有像扩大招生后这样明显和突出。所以多少年来大家呼吁的教学改革只是围绕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而不是在教学的体制上。一些学校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尝试改变,但很少想到如何改变整体划一的教学体制。实际上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至少对一部分人是合适的。在教学中,往往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人,对传统的素描写生充满热情,而且成绩斐然。也正是这些人仍然钟情于纯粹的造型艺术。
素描写生是改变观察方式,提高视觉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的途径,那么别的方式又是什么?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试验和探讨。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同时,素描的多样性也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的基础上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这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素描教学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更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扩大招生并不意味着粗放式的教学,它需要更细致、更多地对每个学生加以关注,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在培养艺术精英的同时,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用之人。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如下:一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二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的。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健.关于绘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西安美术学院.
[2]侯作庆.实验素描——基础教学的新尝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