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刍议
2009-04-08董树仁
董树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思想已逐渐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实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5年了,但我们仔细考察发现,由于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支撑,新课程至今都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其风采,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使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三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无论哪种方式都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参与组织我县初中生物教师优质课竞赛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小组讨论行为,但由于对主题没有精心设计,组织又不得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拟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意义、合理分组和小组讨论中教师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小组讨论的意义
1.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少年儿童也好,成人也好,都有自尊和实现自我的需要,课堂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的场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体验性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实践。目前,我们实行的都是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纯粹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讨论因每组人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小,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民主、平等、和谐,每个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学生十分乐意彼此进行交流,倾听、争论、思考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可见,小组讨论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
2.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就不能专心地投入,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开展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小组讨论时,组内无论哪个层次上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融洽的氛围中,都会进行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生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这就使更多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心理学研究早已指出,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在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会不断增强和提高。开展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发展人际交往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合理分组
1.小组的组建要合理。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教师在分组之前,应对讨论主题的目标和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小组成员的构成,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尽量做到“好动”、“好静”结合,“内向”、“外向”搭配,男女相间,“强”、“弱”互补,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小组是班级的基本单位,一个班可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以2-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人、报告人、噪音控制员(负责控制大家说话的声音,使之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等。
3.小组成员要动态。动态既指组内角色的互换或轮换,也指组间的成员组成要定期或不定期互换或轮换。小组讨论的形式不能单一,组内交流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组内自由式发言、轮流式发言、连锁补充式发言等。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失去兴趣,同时也会限制学生与班级内其他同学的交往。总之,分组不是为了搞形式,而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有效教学。
三、小组讨论中教师的作用
1.小组讨论前——精讲。精讲是活动开展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若主题内容,讨论的主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主题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一听就明白,或者过难,就学生目前的水平无法得到结果,这样的讨论就都没有意义,只会造成课堂混乱。其次,教师要精讲讨论主题的知识情境、讨论的程序、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讨论过程才有序,讨论效果才良好。
2.小组讨论时——参与。小组讨论中,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和督促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技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对讨论的进程和方向进行调控。
3.小组讨论后——评价。任何讨论结束时,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和小结,这是小组讨论的反馈环节。首先,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要在全班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讨论的效果,要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学生也要对小组讨论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对学生讨论得到的各种结果进行全面归纳,把所学新知识条理化,对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进一步强调,使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使知识系统化。
总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生物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如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实现了新课改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