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2009-04-08李涛
李 涛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听、看、读、写、思、问、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常规学习习惯 培养
前言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一是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1)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6)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1.听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作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听时,要作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做积极的信息交流。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2.看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通过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从而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读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读。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要求下带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教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教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4.写
每次作业前,我都要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另外还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还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还应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查的习惯。
5.思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首先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其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学生只有不断地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问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教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7.说
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无论哪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数学课上训练说的做法: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时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小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常规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