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人物报道的探索与突破

2009-04-08李中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1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版面党报

李中华

摘要:2006年初,《河南日报》创办人物版。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党报的人物报道如何闯出特色?本文通过对人物版的定位、人物选择、写作方式的分析,对《河南日报》人物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新形势下的党报人物报道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河南日报人物版党报人物报道

党报人物报道的创新是新闻改革的产物。在厚报时代,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和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党报不断进行调整。在省委机关报开辟专栏宣传“普通人”。反映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是按照“三贴近”要求办报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河南日报对党报人物报道进行的探索。

截至目前,《河南日报》人物版已推出近60期,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重细节、讲故事、说人性、谈感情”的思路引领下。人物版逐步确立了通过对人物生存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细致描写,来发掘人性的崇高与美好。赞美人间的真诚与善良的办版思路。三年多来,人物版发表的稿件多次获河南省新闻奖,还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表扬。

人物版的定位与报道对象的选择

作为党报的人物版,如何与都市报甚至电视台的人物报道区别开来,形成符合党报身份的、满足党报读者群体的人物报道特色,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独辟蹊径,闯出特色,立足差异化竞争,凸显河南日报的新闻思想和观点,是河南日报人物版创办的初衷。

在确定人物专版的定位时,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一是与《河南日报》的定位相吻合,考虑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社会白领。有话语权、有消费能力的读者等基本读者群对《河南日报》的期待和需求;二是遵循人物报道的基本规律。目前,中国的人物报道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不断向新闻的基本规律和原生状态回归。只要具有新闻价值,普通人也可以登上主流媒体。正如《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创始人李大同所说的:“原本普通的人。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情。或者在不普通的命运中展示出了一种普世价值。这才是能够打动我的地方,电是新闻的基础之一。”三是人物版在整个《河南日报》版面结构中的定位。2004年以来,《河南日报》不断调整版面,增加了很多市场需要的、读者喜爱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版面。2006创办人物专版,也是作为《河南日报》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考虑,经过不断调整。人物专版最终提出了“高端、广泛、故事、情感”的八字定位。高端和广泛立足于高端人物和具有普遍意义、引起普遍关注的人物;故事和情感则注重故事性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一定位既紧扣《河南日报》的定位,又从受众需求出发,遵循了人物报道的基本规律。

创办之初,人物版把报道对象锁定在四类人物上:新闻人物、公众人物、传奇人物和情感人物。新闻人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闻性。需要记者迅速跟进,挖掘人物深层的故事;公众人物指具有社会公众给予的特别身份,在一定区域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传奇人物指与大众普遍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不同的人。具有传奇和“另类”的经历;情感人物指在亲情、友情等方面作出特别的努力、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人物。这期间。普通农民薛玉霞瘫痪在床20年,丈夫徐玉有20年不离不弃,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之歌等一批反映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生活的报道占据了人物报道的重要位置。

2006年8月,时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为人物版提出了“最高端、最广泛”的办版新理念。对开阔人物版的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策划品位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人物版迅速改进了报道思路和版式风格,增加新栏目“人物榜”。推出了像法拉奇、查韦斯、穆罕默德·尤努斯等人物,使版面增加了新的色彩。

那么,哪些人物不能报道呢?一个是坚决杜绝的,一个是尽量少发的。坚决杜绝的是有违道德规范、与大多数人心理底线相抵触的人物:尽量少发的是关于企业家的人物报道。

探索新的人物写作方式

以往人物报道最大的弊端是形式单一、老化,高、大、全的形象刻画,把人物的事业和生活对立起来,脱离了人性和人情。《河南日报》人物版在写作方式上也进行了探索,积极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人物版的写作更加人性化。对于新闻人物和公众人物,人物版不再把他们当做高高在上的典范,尽量在写作中表现他们普通的一面。“知道我今天能见到您,我父亲托我请教您一个问题。”在《蒙代尔:中国下一轮发展的希望在中部》中,记者用这样一个开场白开始了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的叙述。蒙代尔的回答是:“我很有兴趣听听一个父亲的问题。”这样的对白拉近了读者和公众人物的距离。

而对于普通人,人物版关注的是他们不凡的精彩人生经历。西方新闻学教科书曾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名人+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普通人物特别的故事和鲜明的个性,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滋养和人生的启迪。如南阳普通市民杨宝兰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脊髓炎。但瘫痪在床上的她乐观坚定。她“用大脑工作”,开过专栏、当过义务“心理咨询师”,也炒股、做房地产生意。她坚信“我有存在的价值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化整为块、化大为小的写作方式。人物版主体稿子的字数一般在4000字以上,这么长的文章,要把故事讲述得曲折动听,让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下去,就必须探索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就是化整为块、化大为小。比如,《水消失在水中》记述了著名编剧陈涌泉,全文分为“引子”、“宿命”、“惊变”、“程婴”、“安静”五个部分,各部分相对独立,但最终形成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有时。为了避免将所有的细节或故事全篇堆砌在一起,人物版还依内容的不同将文章切割为:背景、后记、旁白、编辑感言、记者手记、资料链接等。这样的切割既增加了信息量,又增加了版面的层次感,方便读者阅读。

使用描写、细节、引语等形象化写作手法。《冰点》主编李大同曾说;“一个专门刊登长文章的栏目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和持续读下去,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适当:二是与选题相称的最好表现手段。”为了使人物报道更具可读性,人物版使用了多种形象化表现手法。

人物版常常在适当的时候呈现人物的工作环境。因为把人物放到特殊的环境中去表现,更能够烘托人物的个性、品格、职业。在《一个39岁生命在110接警台的璀璨定格》中。记者一开篇就描写了主人翁王立新的工作环境:“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照了进来,空气里漂浮着静谧与安宁。迎面,几乎占据整个墙壁的电子监视屏上。20多幅不停变换的画面显示着各处的治安状况”。

细节描写在人物版上也经常使用。在《幸福是一种美好感觉中》,记者写道:“朱福林把杨宝兰推回病房,麻利地帮她换上衣服,轻轻地抱着她重新坐到轮椅上,拿出条浅红色的毛巾被披在她腿上。仔细地裹了裹。当我们上前要帮他推轮椅时。他拒绝了,怕我们推不稳。”这些小小的细节,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细心的丈夫,这些细心的动作也是朱福林“我就喜欢照顾她”的最好注脚。

采用文学化的表现手法。从标题看,《两个人的车站》、《寻找青春郑州的企图与结果》、《幸福是一种美好感觉》、《和我们一起苍老的皮影戏》等,都使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既点出主题,又留有想象空间。如《两个人的车站》一文中写道:“两位劳模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双粗如耙齿。宽大厚实;一双鲜嫩似玉,修长白皙。”在记者手记中。记者说:“也许还有重逢的理由,也许从此不再相见。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人生最好的相逢。命运之手潜伏在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中,为这相逢注入了必然。那交会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一刻定格在我们脑海中,偶然想起,便会觉得温暖、美好,这样就够了。”(《两个人的车站》在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中荣获铜奖)

结语

总之,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河南日报》人物版顺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党报人物报道的版面定位、人物选择、写作方式和版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党报人物报道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版面党报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