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传播活动中我国媒体的新定位

2009-04-08顾行洋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1期
关键词:流感民众疫情

顾行洋

摘要:2009年5月1日,中国香港确诊首例H1N1流感病例,此后,中国媒体立刻进入了全面的备战状态,反应迅速,报道及时,透视此次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媒体在健康传播中担任着以下几个角色:及时预警社会健康环境的瞭望者;及时通报疫情、舒缓人民情绪的解压者;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者。

关键词:健康传播角色定位甲型H1N1流感我国媒体

5月1日。中国香港确诊首例H1N1流感病例,此后。中国媒体立刻进入了全面的备战状态。一改非典初期的率先由民间的流言飞语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的情况,反应迅速,报道及时,传播相应的关于预防H1N1流感的健康知识,由此看来,我国媒体在健康传播方面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

关于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的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逐渐形成。Jackson最早在1992年提出了这一概念,随后,罗格斯又于1996年撰文对健康传播的定义进行了完善。他提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借助4个不同层次将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这4个层次分别是: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在这4个层次中,大众传播无疑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在将医疗成果转化成大众健康知识加以传播、正确构建社会图景以帮助受众建立预防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媒体在健康传播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曾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点: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透视我国媒体在此次H1N1流感事件中的传播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媒体在健康传播中担任了以下几个角色:

瞭望者:及时预警社会健康环境,信息透明化。在社会健康环境没有恶化的情况下,人们对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健康环境瞭望者的作用难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在遇到突发性健康灾难时,人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内求助于大众传媒,因为在这样的时刻,大众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判断,所以,他们最希望得到来自大众传媒的可靠信息。非典流行的起始阶段,由于没有来自官方和传媒的权威声音,在情况不明、相关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造成了一些地方一定程度的恐慌和混乱。

自从2009年4月。墨西哥确诊世界首例H1N1流感病例起,我国媒体就向民众及时报道了这一信息,并相应介绍了H1N1流感的可能感染源与预防应对措施,在发现疑似病例时也尽早地向民众进行了通报,以防民间的流言引起人们的恐慌。4月28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报了香港出现了4例H1N1流感疑似病例,且已排除其中3例的消息,此后,地方各级媒体也积极行动起来,在4月30日,《南方周末》在头版刊登了一张图片:一位戴着口罩的墨西哥妇女坐在教堂祈祷。下面的图片说明有“香港发现疑似病例。猪流感已逼近中国”的内容,并在第8版用了一个整版登了对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韩卓升的专访:《猪流感悬念:会否重蹈1918疫灾?》,并配发了一篇采访钟南山院士等专家的关于中国本土如何预防的文章《面对猪流感,中国准备好了吗?》,对猪流感的预防办法,中国是否有被传染的可能以及中国的养殖业是否会受到影响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使广大读者对H1N1流感病毒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办法,准确而及时地向民众传递了大众健康知识。稳定了民心。

在这次阻击H1N1流感的行动中,在向人们传递健康防疫知识方面,在稳定民心方面,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功不可没,由手网络等新媒体显著的快捷性,它们更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跟踪疫情的发展,传统媒体由于版面、出版时间等的限制,往往会落后网络等新媒体一步。现在许多传统媒体都设有网络版,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由于网络的大规模覆盖,很多网站上都在呼吁网民追寻与目前国内确诊病例的接触者,充分利用网民口耳相传的力量,搜狐新闻网在5月11日登出:“网民的力量:紧急寻找3u8882航班同机者和接触者”。腾讯网更是在每位用户登录时弹出一个小窗口,及时跟踪报道疫情的最新发展,手机报也会每天给用户发来汇报疫情动态的短信。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信息就变得尤为稀缺,大众媒介作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应当承担起释疑解惑的任务。及时向读者报道事态的最新进展。并传播一些健康常识,以帮助读者确立正确的预防观念,防止受众因为不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而引起莫名的恐慌,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解压者:及时通报疫情动态,舒缓人们的情绪。5月1日,香港确诊境内首例H1N1流感病例。5月1日20时40分香港方面刚对外宣布,5分钟内,新华社立刻报道了这一消息。提醒读者出门要做好防护措施;5月11日。四川发现中国内地首例H1N1流感确诊病例;5月13日,山东发现第2例H1N1流感确诊病例,对于这些,媒体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尤以网络媒体最快。新华网在5月11日11时46分和5月13日14时29分分别发布了这两则消息,腾讯QQ网页在用户登录时会弹出一个小窗口,及时通报疫情的发展情况,腾讯QQ是全球使用率较高的聊天工具,这样做有利于让更大范围的民众更及时地了解身边的疫情发展,很多记者还进入隔离区内的半污染区域采访拍摄。以杭州报纸为例:《今日早报》5月16日刊登了《“甲流”来袭,如何从容应对?》,专访了杭州市疾控中心赵国秋主任。给市民上了一堂科学防控流感与心理应对课。并配发了《我省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以稳定市民的情绪。《钱江晚报》则开辟了“阻击流感疫情·动向”专版,并派记者赴疫情第一线采访,在5月12日的A12版刊登了《本报记者直击疫情第一线》,记者以看病为由进入医院。将流感检测全过程、隔离医院的情况。甚至患者的伙食待遇等情况都详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一次的阻击H1N1流感行动中。还出现了一个新新名词“隔离日记”——隔离人员通过博客书写“隔离日记”,《中国经济导报》还从5月16日起开辟专栏,连载被隔离的北京姑娘仲爽的“隔离日记”。让民众了解被隔离者隔离点里过得怎样,他们接受了哪些医学观察,他们的心态如何,在网络博客这个平台上,人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既帮助隔离者度过了在隔离点的日子,又帮助在外面的民众及时了解隔离者在隔离点的情况,使人们明白H1N1流感并不那么可怕。

在百度中输入“猪流感”,用时0.002秒。搜出相关网页约13,100,000篇,在“百度知道”中搜索“猪流感”。搜出相关问题1688项,且这些数据每天都在增加,这些都表明了网民对疫情的极大关注,但是

这些信息的内容范围很广。有卫生部发表的声明,有官方发表的防范措施,还有一些网民自己在个人空间中写的关于H1N1流感的一些想法,这样混杂的网上信息也很可能会提供错误的或有潜在危害性的内容。某些网站为了提高自己的点击率,会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放在标题中,这些词语往往会夸大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而且网络也往往就是小道消息的发源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传统媒体来廓清谣言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传统媒体由于其独特的权威性,在人们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时。常常还是希望求证于传统媒体。

疫情一旦传人国内。人们的恐慌在所难免,这时候媒体应当积极调动力量,用大量翔实的事实说话。告知人们疫区的情况,舒缓民众情绪。

普及者:专家访谈,向民众传播医学健康知识。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越是隐瞒事实真相越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此时民众的心理往往十分脆弱。再加上大多数民众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这时候采访相关专家,请专家讲解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过程、传染程度以及如何预防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专家的话语对于民众来说具有相当的权威性。H1N1流感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纷纷报道卫生部领导的讲话及有关专家的声明,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掌握了相应的预防办法,防止民众因不了解真相而胡乱猜忌。新华社4月26日发表了《猪流感病毒及猪流感症状治疗与预防》,文中对何为猪流感、有何预防措施、传播途径是什么等十大问题一一请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了回答。再以杭州报纸为例,《浙江日报》在第5版刊登了《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提醒——公众暂不必戴口罩

预防不能乱吃药》,请来浙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李兰娟院士表示,公众现在还没有必要戴口罩。只有当病例不断增多的时候才需要戴,还教给了公众一些防治H1N1流感的方法;《今日早报》5月8日公布了国家中药管理局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包括生活起居预防、饮食预防、药物预防等,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了详细且简便易行的中医药预防方案。

抢救、治疗甲型流感患者固然是医学界的责任,而预防、控制甲型流感,维护公共卫生,稳定大众心理情绪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媒体专业报道素质和报道高度在形成社会正确舆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媒体在进行健康传播活动时还存在着专业制约的障碍。因为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与大众传媒平时缺乏学理上的沟通,致使医疗卫生界人士不甚了解大众传媒的职责、特性及规律,从而不能及时把相关新闻提供给传媒,也缺乏把媒体作为发布医疗健康知识途径的意识,而传媒从业者由于受医学专业性的制约,对医疗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在传播健康知识时也往往会出现准确性与及时性的不足,因此,医疗卫生界人士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特性及规律的认识。科学积极地运用大众传媒实现健康传播的目标:大众传媒则应建立相关报道的科学规范。适当提高传媒从业者的医学素养,从而提高健康传播的水平及效率。

我国媒体在阻击H1N1流感期间。都关注到了大众心理健康问题,各种报刊对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也进行了多角度图文并茂的介绍,但综观所有报道,传媒从业者的医学知识储备、医学知识专业化程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方面国外在媒体从业人员的选择和高校课程设置上有值得借鉴之处。在韩国,采访医药卫生的记者需要有医科的教育背景。他们中多数人甚至还持有医生执照,因此他们对新闻信息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的把握能力更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误导读者。

传播健康知识,促使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疾病的最有效途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迫切需要了解、掌握一些医学知识,特别是大众保健和预防知识。这些健康知识能够指导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然而,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在这种情况下,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大众传媒通过采访一些医学专家。将专业化的医学知识,转化成相对通俗的语言表达,以此来推动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

猜你喜欢

流感民众疫情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战疫情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秋季谨防牛流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