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企业近 救银行远
2009-04-08巴曙松
竞争力 2009年3期
巴曙松
金融危机一来,各国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率先救银行,殊不知,就算政府给钱再多,只要银行仍然担心危机蔓延而惜贷,货币就只能在银行系统之间循环,无法真正刺激实体经济,而后者才是真正要救助的对象。
结果,政府把政策看似放得很松,但企业的手头依然很紧。
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不干扰银行贷款的自主权、不破坏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建立适当的机制,把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部门。
这样做,中国是有优势的。在这轮金融风暴中,欧美国家的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国家注资去拯救;而中国的银行系统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且在经过了一轮改革之后,资本充足率处于历史的新高,不良率处于最低点,所以中国的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中国政府就不必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注入银行,而是可以将这笔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更加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的惜贷心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和。2008年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769亿元,同比多增3895亿元。如果剔除1月份的特殊因素,11月份的新增贷款额和增速均为年内最高。不过,这个规模可能有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贴现的规模就有2000多亿元,以及上半年的信贷规模控制时期。
所以我建议,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外,我们可以考虑直接把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例如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而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多管齐下,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