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和成:维生素大王的过去式和将来时

2009-04-07吴建岳

销售与管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维生素生产产品

吴建岳

在本土医药企业中,新和成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企业:专注于维生素产品的产销,通过研发和产品创新来不断改变企业的命运。

不久前,浙江新和成(002001)公布2008年业绩修正预告,预计200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比2007年同期大幅增长,预计在13-14亿元之间,而公司此前曾预计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17亿元。

新和成称,业绩修正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四季度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数量同比明显下滑。即使如此,对比其2007年7000多万净利润的盈利水平,新和成2008年的业绩可谓是暴然膨胀,在2008年股市的熊气浓烈中仍是褶褶生辉。

探究起来,在本土医药企业中,新和成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企业:专注于维生素产品的产销,老板胡柏藩有着浓厚的“老师”情结,通过研发和产品创新来不断改变企业的命运。

研发造就成长

说起新和成,就不能不说到它的缔造者兼掌门人一一胡柏藩。2007年就被排上“胡润百富榜(第269名)”的胡柏藩,在创业之初是位教育工作者。

1988年,时为普通中学化学教师的胡柏藩放下教鞭,带领6位学生赴任学校自办的新昌合成化工厂(新和成的前身),开始创业。一个颇有故事性的情节是,胡柏藩当时最大的心愿不是办企业,而是想考研究生,然而却被校领导认为是最适合下海办企业的老师,于是命运轨迹从教育业转入了工商界。

抱着实业兴教的梦想,靠着东拼西凑的几万块钱,胡柏藩开始了回收废旧酒精的业务。但是,由于废酒精回收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难以立足。这些刺激了有着化学知识的胡柏藩。意识到化工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超前,简单的酒精回收难以让企业做大,他决定从产品上来寻找企业的竞争力。当然,新的决定并不是在酒精上继续做文章,而是要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1990年,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胡柏藩和他的伙伴们冒着风险筹集资金60万元,准备开发新产品“乙氧甲叉”,即抗生素原料药氟哌酸的中间体(“中间体”意思相当于半成品)。胡柏藩带领员工经过上百次化学实验,1991年,乙氧甲叉终于研制成功。新产品一炮打响,不仅填补了国家空白,还打人了国际市场,企业也从废酒精回收跨入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年产值从i00万元一举上升到10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正是这一成功,让胡柏藩认识到了“新产品才最具竞争力”,从此坚定了他靠产品创新发展企业的思路,并在医药生产行业走下去。

1992年,一个大商机又被发现了:当时国内外对VE(维生素E)的需求量日益上升,而生产VE所必需的医药中间体主环和异植物醇国内还一直依赖进口。于是,胡柏藩又开始了带队研发攻坚。苦战两年,胡柏藩就拿出了主环产品;三年时间,异植物醇也被成功开发出来——从此结束了我国化学合成VE所需主要原料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两个中间体也在市场大受欢迎,并很快形成生产规模。

攻下了两个关键的中间体,开发维生素系列产品便水到渠成了。胡柏藩带领科研人员,逐步解决了其中的高技术难题,很快就获得了成功。VE产品在国内市场很轻松地达到了60%的占有率达,新和成的基业由此奠定。

胡柏藩继续着研发创新的脚步。从1998年开发芳樟醇到1999年的香叶酯,从2001的b—紫罗兰酮项目到2002年的VA棕榈酸酯,短短十几年,这家小厂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充实企业竞争力

维生素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产品看似简单但市场广阔,要规模化生产却工艺复杂。如VE、VA大部分用作饲料添加剂,为饲料中必需添加的成分,且无替代品,需求呈现刚性,全球需求量保持每年约4-5%的自然增长。这个市场看似容易淘金,其实VE、VA前期投入大,生产-难度较高,合成反应步骤长,涉及多个关键中间体的生产,进入壁垒较高,设备调试也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对环保的要求也非常高。

从新和成的成长史来看,这是一个以产品为竞争导向的企业,知识分子出身的胡柏藩信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把知识和研发看成企业的立足之根。一方面,新和成注重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新和成也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新和成快速发展后,胡柏藩坚持15年不建办公大楼,在研发上却平均每年按销售额的3%~6%投入经费,吸引优秀开发人才,并配备优越的科研条件。

新和成也十分重视环保,致力于发展绿色化工。在项目选择上,对于污染大、难处理的产品,无论利润多高都不上;在生产过程中,科技人员不断改进工艺,减少跑、冒、滴、漏,达到“无泄漏工厂”的标准。历年来公司投巨资建立较齐全的车间清洁生产预处理设施及三废末端治理设施,每年用于清洁生产及环保设施运行的投入占利润总额的15%左右。

如果说产品研发是进入市场获取先机的关键,那么形成规模化生产,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则是新和成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大道。

维生素市场上,有瑞士罗氏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等跨国巨头。1999年,跨国公司恶性杀价,维生素产品价格急速下滑,VE的价格从每吨30万一直跌到10万左右。持续三年的低谷导致行业洗牌,罗氏全线撤退,巴斯夫乘势扩张。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新和成一方面加强内部挖潜,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的维生素A、维生素H、维生素D3相继进入市场,新和成在国际市场上越战越强。

这期间,新和成的销售额虽然在逐步增长,但利润增幅明显减慢。胡柏藩也为企业融资而四处奔波,新和成也走上了一个充满曲折的上市历程。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1994年和1998年的两次股份制改造,新昌县合成化工厂最终全部买断了学校股份;1999年4月,经过浙江省政府批准,新昌县合成化工厂发起设立了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新和成通过中科院、国家科技部的“双高”认证,确立了上市之路。经过复杂而曲折的努力,2004年5月,新和成终于拿到中小企业板头块牌照“002001”,在深交所上市。上市融资为新和成的新产品研发、新规模扩张雪中送碳。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VE市场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基本都已淘汰出局,市场格局稳定,集中度较高。目前全球市场主要由荷兰帝斯曼(DSM)集团、德国巴斯夫公司和中国的新和成、浙江医药控制,新和成和浙江医药VE纯品产能都在10000吨以上(1单位纯品能加工成2单位

50%VE粉),两家合计约占全球40%份额,产品70%以上出口。VA市场集中度相对VE较低,目前新和成20%饲料级VA粉的年产量约为4000-5000吨,居全球第二位,约占近20%市场份额,国外厂商也主要为帝斯曼和巴斯夫。

这样的市场基础,使新和成成为世界维生素领域举足轻重的生产企业,胡柏藩也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界的风云人物。

盈利如何持续?

自2007年以来,国际维生素市场风云突变,受欧盟推出“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简称,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持和提高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以及研发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等),以及法国安迪苏集团宣布退出VE市场等一系列涉及化学品生产环境保护事项的影响,维生素系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市场供应格局重点进一步向中国倾斜。

国内以新和成和浙江医药为龙头的两大维生素供应商也接连宣布产品提价。事实上,统计起来,从2007年6月14日至2008年6月10日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新和成的产品提价达到了惊人的七次,每次涨幅从5%—80%不等,累计起来产品价格翻番。虽然提价有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动因,但连连提价早已抵消了原材料上升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实质上是国际市场供应格局变化导致的。

提价给新和成带来的业绩增长,可用“突飞猛进”四字来形容。新和成2008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预计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2.3-2.8亿元。2007年初,新和成还处在盈亏边缘,相较07年同期7万多元的蝇头小利,只用了一年时间,新和成08年同期业绩增长3000多倍。提价之功效由此尽见一斑,新和成也尽享产品提价的“甜蜜之旅”。

但2008年第四季度,屡次提价的新和成还是明显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不久之前新和成公告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13-14亿元之间,但新和成已披露的三季业绩报告中就显示已有净利润12.75亿元,由此估算,其四季度的收益至多是1.25亿元,相起比2季度、3季度的每季度5亿元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四季度公司的整体业绩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原料药规模化生产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环保及节能减排等因素提高了行业的资本及技术进入壁垒,因此行业格局相对稳定。这个原因也导致新和成能坐享提价之利,但市场需求萎缩之时,也会使之业绩大受影响。对主业一枝独大、一枝独秀的企业来说,这是无可避免的经营风险。

尤其是当前,维生素市场多次提价,产品价格达到一个历巅峰,但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难消除,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之势,随着市场需求的下滑,维生素产品高位运行的价格还能持续多久?2008年第四季度业绩大降已是警钟敲响,新和成如何度过难关?

在1999年伊始的连续三年行业低谷中,新和成也是一方面内部挖潜降耗,一方面也是推出新品、扩大市场份额来度过难关。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乃至以后的发展中,内部挖潜和新品开发仍会被新和成重视。

新和成2008年的半年业绩报告中提到了它的一些做法。比如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加强管理控制费用支出。还有一点是“审慎投资决策,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但这些做法只是属于挖潜降耗、控制风险的范畴,对于一个从产品研发起家的企业来说,它最大的成长动力仍然难免是产品研发。

在新和成2008年的半年业绩报告中,已经明确强调了产品开发这一点,即“加大市场前景广阔、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开发,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维生素产品外,还会“加强香精香料和原料药领域的项目投资和市场拓展”。

显然,只要市场前景好,只要是在企业擅长的产品开发领域,新和成也以其研发能力为核心向更广大的化工产品市场迈进。

猜你喜欢

维生素生产产品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用旧的生产新的!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