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2009-04-06伍治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大学生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考试是检验和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手段。虽然各大高校对于考试都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但是考试时作弊者仍心怀侥幸,想出各种怪招,更有甚者,干脆雇用“枪手”帮其“猎考”。更让人担忧的是,考试作弊在某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什么违反道德的事情,他们并不把作弊看作是不光彩的行为。

(二)借贷不还现象层出不穷

借贷不还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老师、同学的钱不还,另一类是贷银行的款不还。这一缺乏诚信的行为严重挫伤了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也对学校和全体学生的信用指数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三)借书久拖不还或据为己有

据悉,高校图书的流失量平均在借书总数的10%左右。针对毕业生离校前不还书的现象,为防图书有去无回,不少高校图书馆纷纷制订应对措施,学校将赔偿金额翻了几倍,或规定更细的赔偿制度,但这样的赔偿制度实际并不十分奏效。还有一些同学在所借的书上批注、涂改、撕毁。有的学生甚至把绝版书籍据为己有,给单位甚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四)简历造假现象花招频出

简历本应是求职应聘者对于自我身份和能力的真实表达。然而有部分没担任过任何职务、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简历上赫然写着“该生在担任班长期间工作认真努力、显示了较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的评语。这使得那些真正的好学生不得不要求学校为自己出具带有学校公章的证明。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五)乱签就业协议不履行承诺

大学生毕业求职时,往往漫天撒网地向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参加各种应聘活动,一接到单位签约通知,便匆忙与之签约。签约后又看到不少更好的用人单位便马上后悔,与原签约单位取消协议,造成用人单位的极大被动,也给学校就业工作造成不少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诚信教育滞后

在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教育培养上,高校无疑应该是主阵地。然而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这主要包括高校诚信理论教育的滞后和诚信机制的不健全。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由于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在诚信机制方面,由于国内许多大学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机制,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失范现象,表现在违背道德、违反规章制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或违法不究等现象,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鼓励和收益,反而不讲信用的人大行其道,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成了受益者。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反而被一些人认为聪明、有能耐,出现了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消极现象,这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认知不高

部分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呈现出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即对周边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不高,而对自身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较高,选择诚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同时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失衡,并把不诚信的原因多归结为外界因素。

(四)大学生自身修养失调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拿到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才是硬的,误认为这些外显的“硬件”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而诚信这种与今后工作无关紧要的内隐的“软件”,则是可有可无的。虽然有时也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由于经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念产生冲突,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学业与就业等的诸多压力,使得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就更谈不上把诚信作为自身人格健全的需要了。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寐庭教育

父母是第一教师,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诚信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风”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大学生的智力相提并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学校进行“诚信教育”应该先做到“教育诚信”

要把“诚信”的形象作为树立“学校品牌”的一种战略高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不能急功近利,坚决杜绝为了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采取的对学生的包装行为。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一种典范,广大的教职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带动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

(三)认真宣传和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实施要持之以恒,有连续性,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民族的道德精华不能丢,现在不少人变得浮躁,急功近利,特别是青年学生,包括有些青年教师对民族的传统道德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少数大学生认为现在强调民族传统教育是老土,不符合我们时代的特征,与我们现在的开放政策不协调,其实最民族的东西才是最具有世界性。

(四)加快诚信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进程

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诚信体系,把诚信作为整个社会成员统一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让欺诈、虚假、欺骗没有容身之处。只有建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形成按规则办事的素质,严惩不诚信行为。如银行对借款不还、恶意透支等不诚信客户建立不诚信“黑名单”,全国联网,在今后借贷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和相应处罚。使“诚信”问题有法可依,使不诚信的欺诈行为没有存在的根基,这样建立诚信才有可靠的保障。

(五)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一方面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守信激励机制,也即褒奖机制,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研究生保送等挂钩,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更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行为失范和不诚实守信方面的惩罚措施,采取将所有有失信行为的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加大其失信的成本,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做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

(伍治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跟踪导练(五)(2)
大学生就业趋势
道德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道德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