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感恩理念教育推进和谐院校建设

2009-04-06孙拥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施恩育人理念

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必须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衡发展。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感恩理念的缺失,感恩教育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本文就如何切实有效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理念教育,从而推进和谐院校建设,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在中国常被表述为仁、义、孝,是一种传统美德,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既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所不同,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也有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对全社会实施的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它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

识恩、知恩,理应报恩。我们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从大自然得到的帮助与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予以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应包括情感上的回报。由于大学生群体日后往往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社会职位和工作,掌握着较多的社会资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的培养更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适度的感恩意识。既要懂得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恩重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型化和罪恶化。合理的感恩方式。感恩不是讲义气,要在己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回报”给施恩者本人,也可以转而通过报答和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来实现感恩的传递和接力,这对于施恩者而言,是最好的报答。正当的施助心态。不能为了施恩而施恩,而应为助人而施恩;不能以求得回报为目的,而应以以己之力传递和谐为目的。做到施恩不图报,为建造美好和谐的社会而付出一份努力。

此外,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能帮助自己,是基于其美好心灵及其力所能及,而对于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二、结合实际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增强实效性

感恩教育应跳出课堂教学的单一途径,积极尝试和拓展新的教育途径。根据时代特征、学生特点、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拓展多种感恩教育途径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活泼、强调趣味性,而应以感恩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中心,综合考虑多种教育途径的结合与互补。

(一)转变教育理念

学校应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必须树立起“重才重德”的观念,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对学生的毕业考核和评定不能只注重专业文化知识,还应将其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表现量化打分,实现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但这种教育过程,应当逐步由强制转变为一种内心情感的引发和引导。

(二)重视课堂教学

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感恩教育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理性的感恩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感恩理论内容、经验知识的准确、深刻的理解和系统全面的讲解,会成为学生获得感恩知识和形成感恩意识的重要指导力量。

同时还应该丰富教育内容,注重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活动等;让学生感悟感恩的意义和价值;学校也可通过一系列宣传,鼓励大学生义务献血,参加义务家教、植树、到边区支教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关爱他人、社会、自然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和体会到别人的困难,懂得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为自然献爱心。总之,感恩教育应将课堂讲授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将感恩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三)积极创设校园感恩文化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创设独特的校园感恩文化,营造具有浓厚本校特色的感恩教育氛围。一是可以设立“校园感恩节”,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对于全人类的责任,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他们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恩与受恩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他们高尚的感恩情感。引导大学生通过反思,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对于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开展系统的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如开展以“感恩、自强、奋进、成才”,“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感恩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感恩文化的熏陶,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四)将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面育人”的教育和工作理念

将院校内部各单位和个人寓感恩教育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服务活动相配合,运用感恩教育方法,更加紧密的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开展感恩教育。实现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学校内部各管理、服务部门的每个教师、职工时时、处处注重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正确引导和感染学生,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面育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感恩教育整个过程中。

同时,将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与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相结合,就要求院校内部各单位和个人,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团结互助,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优良榜样。因此,也是完善院校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水平的助动力。

总之,院校感恩教育应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发掘感恩的意义、拓展引导大学生感恩的方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将感恩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孙拥军,1968年生,河北隆尧人。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施恩育人理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英雄的沦陷
英雄的沦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沉重的感恩
用心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