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07例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2009-04-05鲁琴
鲁 琴
(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洪湖 433200)
手足口病107例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鲁 琴
(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洪湖 43320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4至10月期间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儿科住院患儿和相关科室人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工作人员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通过制定并执行有效地预防、控制对策,杜绝了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发生。
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预防;对策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主要由Enterovirus 71(EV 71)、COXA16型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婴幼儿。我院2008年4至10月门诊及住院部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7例,治疗期间无1例医院感染发生。现将我院在这次流行中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107例,男86例,女21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2.5岁。经病原学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另调查医院相关工作人员19人和患儿家属150人。
1.2调查方法调查采取查阅病历和疫情上报登记资料,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登记资料。
2 预防与控制对策
2.1加强组织管理
2.1.1制定手足口病防治应急方案 建立医院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落实各项控制制度,以卫生部防治指南为教材,对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护工、患者及家属进行全员动员。药事科、后勤办、消毒供应室组成后勤保障系统,组成有效地应对、协调、管理体系,为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提供安全保障。
2.1.2组成专家组 抽调有经验的儿科、ICU、感染科和内科医生、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手足口病医疗救治、预防专家组,医、技、护人员相对固定,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感染机会。
2.2加强全员培训学习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知识和重症病例的抢救要点,呼吸机的使用,消毒隔离知识等。 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肠道病毒(EV 71)感染诊疗指南》和《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
2.3规范消毒隔离,实施标准预防
2.3.1加强病房隔离,规范处理程序 ①设立导诊台、手足口病门诊、专门隔离病区和PICU病房。隔离病区选址在远离儿科病房,建立专门通道,并有醒目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切断粪-口传播途径。②规范处理程序:导诊台护士对发热和疱疹患儿实行预检分诊,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带到手足口病门诊室诊治;儿科医师诊断为手足口病时,将无留观指征的患儿转入手足口病门诊治疗,门诊医师需告知家属对病情的观察要点,并嘱其门诊随诊,并做好详细登记,医师间要严格交接班。有住院指征的患儿,轻症者收进普通手足口病区进行治疗,直至出院。期间有病情恶化的患儿,则转入重症手足口病监护病房进行临床治疗。在监护病房的患儿经专家会诊确诊后报告疫情及填报传染病卡,然后报预防保健科,取样送疾控中心检测。③医护人员进入手足口病隔离病房诊查和护理患儿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用,脱手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④重症手足口病病区的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实行专人专用。氧气、吸痰管道严格消毒处理。手足口病普通病区各种诊疗器械在检查每一位患儿后,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棉球擦洗消毒,再进行下一位患儿的诊疗操作;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2.3.2强化排泄物消毒 手足口病病区患儿的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后冲入厕所下水道。粪便收集容器使用后以1 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待用。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
2.4重点环节管理
2.4.1工作环境消毒 医护办公室持续通风换气,对工作区域每天用消毒液喷洒式进行空气消毒2次;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h。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2次,拖地2次,并有专用抹布、拖把,设立明显标识。
2.4.2病房环境消毒 将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病房内,每天定时用动态移动式的医用空气消毒机对病房消毒2次。每日用一次性扫床巾浸湿消毒液擦拭床头柜1次,用消毒液拖地2次,各病房拖把禁止交叉使用。患儿出院、转科后病房按终末消毒常规进行消毒处理。
2.4.3家属陪护和探视管理 陪护人员要给患儿勤洗手,并教育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陪护人员接触患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串床接触患儿。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1]。其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传染途径主要是咽部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通过粪便污染的手、玩具、日用品等经消化道间接传播,医疗器械的交叉使用亦可传染。婴幼儿普遍易感。
我院在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诊及治疗过程中,对就诊者及时实施预检分诊、确诊、合理检查和隔离治疗方案,107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通过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对策,切断传染途径,保护高危人群等对策,有效地防止了手足口病流行,无1例工作人员和患儿家属发生医院感染,杜绝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1]徐逸鸣,杨萍.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51.
[编辑] 一 凡
R183.4
A
1673-1409(2009)02-R044-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09.02.017
2009-04-06
鲁琴(1963-),女,湖北洪湖人,主管护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