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2009-04-05刘莉
■刘莉
让“问题”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刘莉
实录:
树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树木的主题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又十分感兴趣,教师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梧桐树和广玉兰树》。首先教师提出第一个预设的问题——你们手中的树叶有什么不同?幼儿以其独特的视觉凑在一起讨论:“我捡到的树叶像小手。”“你看我的这片叶子像小鱼的尾巴。”“我的树叶是椭圆形的。”……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预设的问题——梧桐树和广玉兰树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围绕着这个问题滔滔不绝地说开了:“两棵树的高度不一样。”“广玉兰树的树干直。”“梧桐树的叶子是黄色的,广玉兰的树叶是绿色的。”“广玉兰的叶子摸着光滑。”“梧桐树的叶子摸着扎手。”……教师提出第三个预设的问题——你们说了这么多梧桐树和广玉兰树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发现梧桐树和广玉兰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幼儿开始议论纷纷,“它们都有树干。”“它们都有树叶。”……
思考: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提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教师好的提问对幼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激励。“问题”与“主题”虽然概念不同,但它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问题”是主题活动的引线,围绕着教学展开的提问,经过提炼可以转化为“主题”,另一方面,“主题”又需要“问题”的支持,有了“问题”,才有对主题的探究和深入,“问题”对“主题”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取舍幼儿对于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根据所定的“主题”来把握,如果幼儿的回答能促进主题,与主题有关,对主题有帮助,就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反之,我们就不要小题大做。
师幼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主题的开展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上述案例实录中,教师的问题是层层递进的,“梧桐树叶和广玉兰树叶有什么不同?”教师的提问在内容上是铺得很开的,而“主题”不仅要求内容的广度,更要有内容的深度,于是教师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梧桐树和广玉兰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教师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幼儿的思维开始聚焦,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预设和幼儿生成的问题归纳、提炼,从而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引导幼儿识别梧桐树和广玉兰树的异同点。
适时适度的“延迟肯定”是一种好的教学策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急于肯定幼儿的回答,采取适当提问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幼儿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以后,教师可以故作惊讶地问:“梧桐树真的是落叶树吗?”幼儿的脑子里会有短暂的犹豫、会想:“我说对了吗?”“是对的呀!”……大家会议论纷纷。这个回答问题的幼儿再次思考以后会说:“老师,梧桐树是落叶树,就是这样的。”这时教师再说:“哇!是真的呀,你比老师还棒呀!”教师这种“延迟肯定”的回答会让幼儿觉得“我真的很棒”,激发了幼儿的成就感,同时也会调动其他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延迟肯定”中学会思考,巩固对“问题”的理解,发现“问题”的奥秘,从而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幼儿园)
责任编辑 张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