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心肾相关理论浅析慢性肾病心脏病变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水火肾水肾阳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 肾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肾病(特别是透析或肾移植)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占50%以上。透析患者经校正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为普通人群的10~20倍(尤其是20~30岁年轻者)。即使肾功能仅为轻度减退,对许多心脏病的临床预后也产生不良影响[1]。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左室肥厚和冠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5%和40%,半数ESRD病人透析后两年内出现心肌梗死,死亡率也相应升高[2]。近几年来,现代医学对CKD心脏病变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论,因此在治疗上没有获得有效进展,对症治疗也没有从根本上降低CKD患者病死率。相比之下,祖国医学运用“心肾相关”理论对肾脏与心脏之关系做出完整阐释,指出两者之间重要的相关性。这种“心肾相关”理论为CKD心脏病变在治疗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建立了CKD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信心。

1 “心肾相关”生理联系——心肾相交

“心肾相关”是指心、肾在生理、病理、病证、治疗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生理方面,心与肾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一说,一般认为源于易学。《周易·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泰,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天地交,万物通,其志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明确提出了心肾相交的理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由此可见心肾相交在中医学理论中的本始含义为: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肾相交,即阴阳相和,故人体康泰[3]。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之间必须相互交通,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进一步阐释:“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故生意存焉”。

随着真阴真阳学说的兴起,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有所发挥,理论日益完善。如明《慎斋遗书》中说:“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生至于心。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阳也”[4]。至此心肾相交理论可以概括为:心属火居上,其性属阳,阳中寓阴;肾属水居下,其性属阴,阴中寓阳。在生理情况下,心火在其内所寓真阴的牵掣下,下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在其内所寓真阳的鼓动下,上济心阴,心肾之阴共同抑制心阳,使心火不亢,以共同来维持人体生理状态下的动态平衡。

2 “心肾相关”病理联系——心肾不交

然而这种动态平衡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肾失交。根据“心肾相关”理论,肾病日久必将累及于心,使心脏受累。心脏受累又可以反过来加重肾脏疾病,以致最后出现心肾同病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将慢性肾病并发心脏病变分成以下4种证型:

2.1 水旺乘火型 是指肾水对心火克制太过而表现出的病症,如上所言肾主水,对人体水液的调节和代谢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然若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以行水,使水上乘,水液四犯。犯于肌肤则肿,犯于心则悸,甚则水液痹阻心脉致喘息不能卧,面色青紫,小便不利等症。故在治疗方法上常以温肾阳以制水。

2.2 水枯火旺型 是指肾水不足,不足以制心火,以至于心火相对亢盛的一种现象。肾水枯竭不能上济心火,继使心火亢进于上,此型多见于久病失调或房劳过度而导致肾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的病症,症见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耳鸣耳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等,故其治疗的重点在于通过滋补肾阴,以制心火。

2.3 水火独旺型 是指肾阳不足,蒸化无力,不能化气以行水,上滋心火,使火不归元,浮阳上扰,心火亢盛,临床表现为畏寒恶热、身热烦躁,心悸、失眠、健忘,口舌糜烂,口渴,口干苦,腰部冷痛,胫膝发凉,小便清长,腰膝冷,舌质淡红,脉虚为特征。故治疗方法常为温肾阳降心火。

2.4 水火俱虚型 本证多指的是心肾阳虚型,是由于心、肾阳气相互亏虚而造成。一般正常下,心肾之阳协同共运,以温煦脏腑,运行血脉,气化津液等,若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使心阳虚影响至肾阳虚,或肾阳虚影响至心阳虚,使之心肾之阳两虚。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尿少身肿,身倦欲寐,唇甲青紫等症。在治疗上宜温补心肾,以利水消肿[5]。

综上认为,心肾相交是对心肾二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3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有3个方面都协调平衡,才是心肾相交,如果任何一方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失交。而心肾失交也是心肾二脏失去协调关系的具体病理表现。心肾不交,重则必阴阳离决而亡,“下厥上竭”及“阴下竭,阳上厥”等即是。所以通过灵活运用心肾相关理论,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心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现代医学对“心肾相关”的认识

现代医学也将肾脏与心脏称为一对“难兄难弟”,造成肾、心血管疾病预后如此密切关系的原因众多,血流动力学、代谢、贫血、内皮损伤等是其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肾脏是维持正常体液容量及成分的重要器官,在机体为适应内环境或外环境变化时,心脏受众多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再通过不断改变搏出容量、节律等,从而适应各种改变。然而,心脏这种功能的改变往往需要正常肾脏功能作为背景而完成。当肾功能减退时,这种参与心脏功能调节能力必然下降,从而在负荷严重时心肌负荷就不能有效通过肾脏得以调节,以致容易受损。其中肾病时常发生的严重高血压则为心脏容易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

肾脏疾病时也可以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其中多种异常脂质代谢检出率可达75%以上。此外高甲状旁腺激素、高磷血症、过饱和的钙磷沉积及与血管硬化有关的同源型半胱氨酸聚积,又都为心血管病变创造了基础[6]。肾脏病时大量积聚的趋炎症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活跃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都极易促使心血管病变,其最早可能表现为心脏结构重塑、左室质量指数增加,进而则可发展为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

微量白蛋白尿既是肾脏损害的指标,也是心血管损害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微量白蛋白尿为肾脏血管内皮损伤而致蛋白漏出,因此在肾脏血管内皮损害的同时,实际上全身血管内皮也同样损伤,而心、肾病变时,氧化应激及其产物大量形成,显然是造成了内皮损害的最主要共同基础[7]。

4 运用“心肾相关”确立治疗大法

4.1 心肾同治,本标兼顾 慢性肾病心脏病变病证虽然时有偏重,但毕竟为心肾同病,不同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一般处理方法。原则是: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在《慎斋遗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8]。故在临床上治疗肾病的同时须根据不同证型佐以养心之品,实为真谛。

4.2 运转中枢,交礴阴阳气机升降 脾胃为中枢,脾之升、胃之降亦有助肾水之升、心火之降,调治中焦,使脾胃升降而助水火交通。笔者认为,通过建立中气,充实心肾之法,用于治疗CKD心脏病变,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心肾阴阳都有赖后天充养,因而建立中气,使气血得生,则心肾阴阳亦得补,如是心肾得济,中气不虚,升降有序,心肾可得交通。诚如叶天士所云:“立建中汤,急建中气,神复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津,而复其真元之不足,盖舍此别无良法”。

[1]Boerrigter G,Burnett C.Cardiorenal Syndrome in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Current[J].Heart Failure Reports,2004(1):113-120.

[2]Fonarow GC,Adams KF Jr,Abraham WT,et al.Risk stratifica-tion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failure: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J].Journal of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5,23(5):572-580.

[3]郑红斌.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1):19-20.

[4]高艳霞,朝桂仙.浅析心肾相交[J].山西中医,1998,14(5):6-8.

[5]陈政光.浅论心肾不交[J].中医药研究,2001,17(1):55-56.

[6]赵 岩,高权国,陈士铎.直接交通心肾法[J].中医药信息,2004,21(4):42-44.

[7]谢 胜,吴国庆.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微观指标的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1996,27(3):58.

[8]吴同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1999,22(4):212.

猜你喜欢

水火肾水肾阳
水火大比拼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喷火鱼VS射水鱼,水火较量谁更强
水火人生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水火相容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论肝无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