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网络文化的培育与和谐校园构建

2009-04-03刘胜荣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和谐网络信息

刘胜荣 曲 燕

摘要:培育高校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高校和谐的网络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试图从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网络;和谐;信息;教育

中图分类号:G3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25-01

1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效延展

1.1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由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各民族、各类别和层次的文化联系将更为紧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将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无限扩大。校园文化已经走向全面开放。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与大学校园教学、学习和生活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积极从事有关研究。所谓网络文化,是指在兼有技术和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以现代技术、文化、教育、价值为核心内容的理性化的数字文化。而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特定区域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和这些价值在物质意识形态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一数字文化,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极大地丰富了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态和表现方式,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1.2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全面渗透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大学传统的办学理念,改变着以纸质传送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改变着校园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及手段,尤其是使广大师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认知、精神境界正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改变着。网络开放式的参与方式,使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空前提高,参与方式逐步大众化,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主体。网络文化已渗透进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物态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文化,都打上了网络文化这一时代烙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其作用,才能使网络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

首先,对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政治因素。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内容。然而,网络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模糊了国界与时空,网络强势文化之“新霸权主义”的渗透、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网络信息接受的自主性等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偏差。如果这种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必将淡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动摇其爱国主义信念,甚至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极大的不和谐因素,这是一项非常严峻的政治新课题。

其次,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精神因素。网络的互动性和直接性在调动和刺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高校德育的功能,导致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缺失、自我约束力的降低以及自由意识的泛滥。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多边形也明显削弱了传统非强制性的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从而使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形同虚设。网络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然而,伴随多元文化的不断传播,反主流道德观念的信息传播和影响不断加深,这势必造成道德评价失范,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茫和价值取向紊乱。这种心理意识和精神状态必然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不和谐因素。

最后,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人际因素。网络文化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特点极大地吸引着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由于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从而导致其自控力下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活动。也有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肆意散布垃圾信息,冲击并误导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行为,网上丰富的资料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抄袭行为。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使大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现实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锐减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不和谐的人际因素。

3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构建的对策

3.1加强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给校园网络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上的支持,改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网络科学技术。我国一般高校的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校园网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实现高质量运行。多数高校已实现网络进办公室、进图书馆、进宿舍,信息交换速度可达百兆以上。信息网络中心不但努力做好电子邮件、FTP、WWW等基本服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目前大学网络文化在软件开发制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多数尚属空白。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发有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

3.2加强网络管理机制与规范建设。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谐

校园网络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根本保证,所以要加快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如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屏蔽机制建设等,为规范网上行为实行高校BBS、博客、播客等的实名制;为加强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综合治理,高校与当地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工作体制、专业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师生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等。

3.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和谐

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如不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各种色情淫秽的文章和图片等等。加强对校园网民的网络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养成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建立学生网络道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网上网下台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21创新网络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鼓励高校不同的院、系、部乃至班级建立自己不同风格的网站、网页,倡导自己院、系、专业、班级的特色文化;开展优秀网站评选活动;创办网络文化月、网络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在网上开展网络文化教育专题,号召大学生文明上网;高校之间联办网络文化节,开展各种活动:如网络辩论赛、校园网络DV大赛、网络知识系列讲座等,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创和谐文明网络。

猜你喜欢

和谐网络信息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