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对策探讨
2009-04-03茆诗珍许俊华
茆诗珍 许俊华
摘要:阐释了科学技术负效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些负效应的原因,并试图提出消除或弱化这些科技负效应的基本对策,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学技术;和谐社会;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053-02
1科技负效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表现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因此,社会和谐主要表现为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主要表现为人类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科学技术在促进三者和谐的同时,也产生负效应,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驾御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人摆脱外界束缚的能力越来越强,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对整个自然环境和整个地球构成了一种挑战,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科技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毛骨悚然的威胁,形成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环境质量空前下降、能源枯竭、酸雨、森林破坏、水资源匮乏、海洋污染等。这已现实地威胁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矛盾在许多国家极为紧张,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在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影响社会公正的现象的产生。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人格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伦理问题。
最后,科技发展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有效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明显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
对人的生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物和转基因器官移植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人本身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及其本身很可能存在着固有的致命缺陷,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已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1962年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已经揭示了不少合成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她说:“19世纪末,已有六种工业致癌物质为人所知,20世纪创造出了无数新的致癌化学物质,并且使广大群众与它们密切接触。”
对人的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将影响人们自身学习、创造等智力功能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容易使人产生脱离和逃避现实的趋向,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另外,现代科技的加速化发展,在人群中引发了一种忧虑和焦躁的心理状态,引发身与心得分裂,发展下去可能导致人们不能忍受挫折、无法理性地判断事务,丧失了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成果的信心以及思想和行为混乱等更为严重的心理病症。如进一步恶化,很可能演变为对科技的恐惧,害怕科技的发展或转变,担心自己无力追上和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科技给人类自身带来的这些负效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类自身三大和谐方面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寻求这些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尽力克服之,从而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科技负效应产生的原因
2.1科技本身的原因
如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现代科学技术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爆炸性的突破和进展。科学技术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彻底凸显出来。然而,科学技术也使人类承担着巨大的代价,带来了以上诸多的负面影响。无数事实表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万代,又可能遗患无穷。
另外,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完善的过程,同时还要受到研究的具体对象、研究方法、应用范围、价值域限等因素的制约。科学技术也只是相对真理,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社会因素
产生科技负效应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对利益的争夺和受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等。
首先,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认识论根源看,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统治者,是主宰。忽视了大自然中其他存在物,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之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不和谐。同时,人们滥用科学技术,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对客观世界的无知。这不仅是由于缺乏完整深刻的自然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缺乏社会科学知识,对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联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了解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因而在行动上带有很大盲目性,也就难以避免产生社会负面效应。
其次,对利益的争夺。现代科技已不再是纯正中立的,它是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牢牢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一些个人、实业集团乃至国家,为了眼前的私利,肆无忌惮地滥用科技,以致产生了所谓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技成果的既得利益者或科技资源的占有者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其他社会成员的异议和反对而使用对他人或环境不利的技术手段进行生产;第二,不同的利益集团或地区为了扩大影响或提高效益和地位滥用各种技术;第三,世界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与安全,利用科学技术研制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武器,如核武器,生物武器等等。
最后,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由于缺乏健全的力的道德监督、法律控制,受经济力量的制约,滥用科技成果的行为会经常发生。另外,为了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导致了环境、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和人类本身的不当使用或滥用会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在当今中国,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扼止,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速度和质量。
3消除科技负效应的对策
科学技术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的办法亦非唯一不变。“单是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对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办法,标本兼治,加以消除。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人既是科学技术的发明者又是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因此人对科学技术的不同应用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的产生全在科技应用者的一念之间。只有科技应用者将科学技术用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益的方面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因此提高全民科技应用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党首次提出的新科学发展观。
新的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三重含义:一是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发展要依靠人的力量和努力;三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提高人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素质。他们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因素。他们自觉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自觉能动性的发挥,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素质之外,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使科技工作者都来关心科技发展带来的自然后果和社会后果,唤起他们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参与协调发展的决策,不断地提高协调发展的能力,才能使科技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提高科技使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始终是由人发明和使用的。某些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效应,主要由于人类对科技的滥用造成的。所以提高科技使用者的素质就显得很有必要。
第三,强化公民意识。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它内在地要求把和谐社会的目标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自我意识。使每个公民明确自己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获得巨大的力量源泉。
(2)依靠政府力量。
科学研究及其运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而这一舞台的导演是各国政府,因此政府应该对应用后果负主要责任。具体来讲,政府应在科技产业政策、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资助范围、科技成果审查、科技成果管理与控制上起主导作用。政府应首先意识到科技的风险与负面效应,通过立法,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推广清洁技术、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的应用,防止科技成果的滥用与误用,尽最大可能将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3)依靠科技进步。
解铃还需系铃人。科技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仍需要科技的发展来解决。科技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发挥其作用:
第一、发明新的方法替代有缺陷的技术。
氟里昂的使用造成了臭氧层遭到破坏,这是人类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的,所以,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人类开始发明新的可以取代氟里昂作为制冷剂。汽油中含有的铅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我们发明了不含铅的无铅汽油,或用液燃气等代替,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这一方面已作出了不少努力,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
第二、改进已有技术,克服弊端。
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手段,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资源供给不足的危机将日益严重,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今后我国只能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增长道路。据统计,我国原材料消耗强度比发达国家普遍高5-10倍,如此之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在这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科学技术。
依靠科学技术减少与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科学技术建立无废少废的循环性生产工艺,实现生产工艺生态化,依靠新技术,发展可再生性能源,以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保证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传递和不被丢失或盗窃。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
第三、运用新的科技成果消除已造成的恶果。
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处理和消除污染物,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才能在21世纪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这次在治理太湖蓝藻过程中把湖里的淤泥清理上岸后运用新的技术使之硬化,将它用作回填土等。
第四、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预测作用。
要“综合运用科技创新产生的科学理论、分析方法、预测手段和信息处理能力,系统认识与分析资源、环境、城乡、区域、人口、社会组织等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为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例如,要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情况,人类的需求情况,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预测未来供给人类的粮食、能源、材料、信息及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预测地球表面温湿度、光照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要研究以上诸情况,就必须对目前的情况和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状况有比较系统的把握。而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预测,脱离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结晶的龟子计算机等计算工具和预测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作用,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使用技术者的素质,加强对科学技术使用的监督,尽量防止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与作用,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