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仿写题的隐性要求

2009-04-03郭祥圣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画线名言隐性

郭祥圣

仿写题是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的语言表达题,它能考查学生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许多同学能够注意到题目中的要求,这固然是好,也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够,因为在题目要求之外,可能还会有制约你得分的因素,那就是在提供给你仿写的文字中还含有隐性要求,如果不加以注意,即使你的语言形式多么完美,语言表达多么流利,也可能会劳而无功。

例1 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两个切合文段语境的例子。(南京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题)

以浓墨来刻画人,表现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史记》的最大特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韩信忍胯下之辱,发愤追求;陈涉身为佣耕者,却有鸿鸪之志……这些人物,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身受磨难而刻意进取。他们的经历,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着的人。

题目中“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的要求容易达到;“切合文段语境”的要求在本段文字中有两处体现,一是“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意志”,二是所写的人要“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身受磨难而刻意进取”。但是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就行了呢?并不是。本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隐性要求,就是所写的人物必须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作过传的,如画线句子中,勾践是《越王勾践世家》的传主,“韩信”是《淮阴侯列传》的传主,“陈涉”是《陈涉世家》的传主。领句中“……是《史记》的最大特点”千万不能忽略。请看下面的几个答案:

①王勃命运多舛,却不坠青云之志;苏轼屡遭贬谪,却不忘忠君报国。

②李时珍遍尝百草,刻苦研究医学;贝多芬失去听觉,却坚持奋斗。

③刘备寄人篱下,始终发奋图强;杜甫飘泊多病,仍然笔耕不辍。

上面的句子句式正确,也切合语境,但因所写人物不是《史记》里面描写过的,还是不合要求的。

下面的句子既符合明确要求,也符合隐性要求:

①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而复国之志未衰;屈原被放逐,仍有兴国之心。

②孙子膑脚,却著述《兵法》;刘邦出身卑微,却不甘平庸。

例2 参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句子。(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基础调研测试题)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真花王也。

夏天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多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勇士也。

这道题目要求简单明确,就是参照提供的句子进行仿写,但如果不注意隐性的要求,就会一无所得。本题中的隐性要求是:①从“春天品味牡丹”和“冬天品味梅花”看,仿写的句子中必须写可供观赏的“花”,且所写的花必须符合季节特征;②“赞叹”“击节”是带有褒扬性质的动词,仿写的句子中也要写类似的词语(如“折服”“倾倒”“叫绝”等);③引用的诗文名句必须与所歌颂的对象(也就是“花”)一致,不能张冠李戴。请看下面的例子:

夏天品味稻花,我为其飘香而沉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真谷神也。秋天品味枫叶,我为其绚丽而喝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叶皇也。

上句符合上面提到的隐性要求的②③两点,但不符合第①点,因为“稻花”和“枫叶”都不是“花”。

佳作示例:

夏天品味荷花,我为其高洁而折腰,“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真君子也。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

例3 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句话,每句不超过30字。(某地高考模拟题)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这道题题目要求很清楚,一是用“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句话,二是字数要求:每句不超过30字。但是否符合这两个要求就行?未必!其实,品味提供的文字,可以看出这道题还有以下隐性要求:(1)从“简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简•爱》)和“裴多菲”可以推知,“××”必须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是作家等等;从简爱和裴多菲说的话,可以看出引用的必须是名言。(2)“懂得了”的内容必须是由前句名言揭示出的内涵。(3)名言不可张冠李戴。如果不注意这几点,写了也是枉然。兹举两例:①当古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懂得了作为人的精神;当《家》说“新民主主义伟大”,我懂得了封建制度的落后。

②当老人说“我明天一定会捕到大鱼的”,我懂得了自信的可贵;当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诚可贵”,我懂得了生命的脆弱。

例①中的“古人”是谁?不明确;《家》是作品名,不是人物;从“新民主主义伟大”能懂得“封建制度的落后”?显然都不行。例②中的“老人”没有写明是圣地亚哥(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会让人误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老人”;“我明天一定会捕到大鱼的”圣地亚哥可能说过,但不是名言,圣地亚哥的经典名言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生命诚可贵”是裴多菲说的,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即便这句话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生命的脆弱”是从这句话中能够懂得的吗?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做仿写题时,不仅要注意题目中的显性要求,也要细细品读提供给你仿写的文字,注意其中的隐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猜你喜欢

画线名言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Group the words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配花朵
名言
名言趣画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如何对“画线部分”提问?
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