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2009-04-03吴晶晶
吴晶晶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结合教学模式建构理论,从目标分解、学习对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主体
0引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其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 get)提出,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科学家都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观点,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并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教师从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方面给予引导性讲解,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模式在教学中的弊端,同时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育人的根本理念。我们在这个模式的建构中,给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思想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子任务,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案,教师会引导,会提供帮助,但不左右学生的思想。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基本知识的掌握,比方说教师对某些知识点也要统一讲解,任务的设定要结合知识点展开,保证统一要求的知识的掌握。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立。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是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即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可作为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以及该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掌握上侧重于应用,在思维能力上侧重于延伸。同时根据学生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知识建构能力的不同,目标的设计具有发展性,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的拓展性,以取得的进步以及进步的大小上来定位目标是否达成。
2学习对象分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学者要了解其教学对象,从心理、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对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任务设计前,先了解每个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以及谈话的形式从侧面正面了解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一般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方法有误区,所以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要密切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①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②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③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④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⑤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⑥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任务展开的教学,在任务实施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创设教学的情景、合理选择教学任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愉快的任务探索中完成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3.1学习任务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即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可大可小的主题,当是首选。我们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两块: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的;扩展任务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难度较大,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发展。同时,可以制作相应的学习指导文档帮助学习压力大的同学,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压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方面发展:①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的兴趣,要求教师或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提供、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②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探究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建构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这两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传统教学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上,我们采用讲授法:在实践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学生个人完成任务与分组完成任务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讨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拓展思维,完成知识的建构。
4评价
评价的作用一般包括诊断、激励、调节与控制。学生可以利用考试练习系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测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系统和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全面的评价,而且也是对学生学习中尚存问题的揭示,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依据;通过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还能激起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学习。对于作品的评价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评价小组作品时不但要有对作品的总体评价,而且还要对每个成员在其中所做的努力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肯定。结合活动分组阶段各小组合作情况,还要总结、分析各小组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或批评,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对小组的评价,增强小组的凝集力,使小组成员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4.2评价的形式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不同小组、不同成员的创意和实现方法会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欣赏、比较和分析,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对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善于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迁移。
4.3教师要做好评价的引导和组织工作作品评价应当确立一定的标准,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作品的要求,如模块中各知识点的运用的程度,结构的合理性等。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评价促发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