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009-04-03常永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红球被除数小数点

常永泉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现摘录几例,浅谈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一、动态实施,让学生“跟”过来,和谐生成

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案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

静态设计:

第一层:简单运用(规律的运用,目的是巩固特征);

第二层:灵活运用(策略的形成,目的是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感受答案的多样化);

第三层:综合运用(技巧的获取,以生活中的数据为素材,目的是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一些技巧)。

动态实施:

师(发现规律后):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吗?

生:能!(课前的收集激活了学生的热情)

师:真的能行?那就请你们先报一个数吧!

生1:我的学号是5133,请问能不能被3整除?

生2:能!各位上数的和是12,能被3整除。

生3:我认为不必相加就可知道它能不能被3整除。因为3能被3整除,5加1也能被3整除,所以它能被3整除。

师(故作惊讶地):他是怎样判断的?谁能来解释一下?

生4:他是根据各位上数的和是4个3来判断的,这比把各位上的数相加再判断要方便。

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生5:我家的电话号码是88403936,谁能很快判断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师:这可是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6:3、6、9都能被3整除,剩下的数相加和是20,所以不能被3整除。

生7:我的方法更简单!先划去3的倍数6、9、3;再划去8和4,因为它们的和等于12;最后剩下一个8,所以这个电话号码不能被3整除。

师:你们把规律用活了,连我都没想到这么多!

……

教师课前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忽略了学生课中“做数学”的经验积累——“各部分的数能被3整除,和也能被3整除(尽管他们未曾深入研究)”,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判断做好了策略上的准备。当学生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规律的运用)和第二预设(策略的形成)而直接进入第三预设(技巧的获取)时,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探索的激情将会熄灭。可喜的是,教师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整合,通过质疑和交流,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智慧与活力。

二、巧设“陷阱”,让学生“跌”进去,体验生成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真实、有趣、动态开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有时不妨巧设一些“陷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跌”进去,在“跌”进去的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教学“统计与可能性”

课始,教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事先将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8个黑布袋内,让学生从各自分到的袋中把球摸出来,摸出红球多者为胜。摸完后。学生发现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全是黄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红球,而另外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却全是红球。结果无论是赢的小组,还是输的小组,都觉得太不公平。教师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入红球的袋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肯定地说:“摸到的一定是红球。”“那么,能否摸出黄球呢?”“不可能!”“若在只放入黄球的袋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应该怎样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从而得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红球”的结论。接着教师又把红、黄两种球混合放到8个袋子里,这时再去摸,让学生猜测结果。学生认识到:“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这样,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巧设“陷阱”,让学生“跌”进去,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动态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善待“意外”,让学生“活”起来,挖掘生成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作为教师,要正确处理这些“意外”,发挥教学机智,使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精彩将不约而至。

案例: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学生最容易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划去,而不考虑“扩大的倍数是否相同”。为此,在新授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且出示竖式计算“2.25÷1.5”作为巩固题,并指名学生板演。我巡视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按计算法则正确地演算完毕,而板演的学生还在慢慢地思考着,突然他先把被除数“2.25”的小数点划去。这时,其他学生纷纷喊道:“错了!错了!”示意学生安静的同时,我也感到纳闷:在算理方面,我花了足够多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从商不变性质入手,为什么还有学生先划去被除数的小数点呢?接着,又出现了令我惊讶的一幕:他又把除数的小数点划去,在5的后面添了一个0,接着演算的算式是225÷150=1.5。我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妄下论断,也为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到欣慰。我接着问其他学生:“你们的计算结果也是1.5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这时,一生站起来说道:“他的答案是对的,但方法是错的。因为我们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把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根据除数扩大的倍数,相应的扩大被除数的倍数。这里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我没有解释,而是用信任的目光示意板演的那位学生来解释。他回答道:“我把2.25的小数点划去是把被除数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才能扩大100倍,所以添上一个零,把1.5变成150。”我接着问:“同学们认为他的解释合不合理?”“合理。”又有学生问:“老师,照这样,不是所有的小数除法都可以转变成整数除以整数了?”“是的,只不过要注意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我又设计了一道竖式计算“2.2525÷1.5”,让学生学会方法的择优。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适时引导,巧妙点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红球被除数小数点
小数点添在哪儿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被除数可能是几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巧求被除数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