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塔•米勒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9-04-02

译林 2009年6期
关键词:赫塔兰登萨姆

赫塔•米勒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8日揭晓,56岁的德国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获奖,成为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第12位赢得该奖的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赫塔•米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她与丈夫迁居德国,现生活在柏林。

1982年,米勒发表了“处女作”——一本名为《低地》的短篇小说集,1995年她成为德国语言和诗歌科学院成员。米勒的主要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和《河水奔流》等。米勒以写作罗马尼亚裔的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著称,从记忆、梦与内心出发,政治色彩较浓。

赫塔•米勒对中国读者来说还很陌生,台湾的时报出版公司曾在1999年出版过她的长篇小说《风中绿李》,本刊则在2001年第6期上刊登过她的一篇8000多字的短篇小说《黑色的大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由18名瑞典文学院成员评选出来,他们年初接到200余位作家的提名,然后筛选出一张机密的5人名单,并从中评选出获奖者,获奖者必须取得超过半数的选票。米勒是第106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获得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2009年雨果奖揭晓

2009年8月9日晚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世界科幻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雨果奖(Hugo Award)揭晓。最佳长篇小说由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坟场之书》(The Graveyard Book)夺得。这是部奇幻儿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逃过灭门之灾的孩子被坟场的众幽魂收养,孩子长大成人后报仇雪恨的故事。该小说此前已将纽伯瑞奖、《轨迹》杂志青少年文学奖等多项大奖收入囊中。

尼尔•盖曼是雨果奖的常客,曾5次获雨果奖提名,3次得奖:2002年最佳长篇《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2003年最佳长中篇《卡萝兰》(Coraline),2004年最佳短篇《绿字的研究》(A Study in Emerald,中译文刊登于本刊2006年第6期)。

本届雨果奖的最佳长中篇小说:南希•克雷斯(Nancy Kress)的《埃德曼关结》(The Erdmann Nexus);最佳短中篇小说:伊丽莎白•贝尔(Elizabeth Bear)的《繁殖中的修格斯兽》(Shoggoths in Bloom);最佳短篇小说:华裔作家姜峰楠(Ted Chiang)的《呼气》(Exhalation)。

新 作

丹•布朗新作《消失的符号》上市

超级畅销书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新作《消失的符号》(The Lost Symbol)9月15日由兰登书屋旗下的双日出版公司推出精装本,原书厚达528页。据透露,首版印刷量高达650万册(其中美国500万册,英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150万册)。出版商宣布,该书的电子版同步发行,供读者在电脑上下载和阅读。电子版的价格为9.99美元,仅为纸版图书29.95美元的三分之一。由此引发争议,一些反对者认为,低价销售电子图书会损害畅销书的品牌,并对整个图书行业带来利润降低的不利影响。

《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自2003年出版,至今全球发行量已达8100万册,共翻译成40多种语言,更一度带动达•芬奇考证学及悬疑小说的风潮。《消失的符号》的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男主角、符号学家兰登教授,如何在12小时内,与对手斗智斗勇,冒险揭开宗教组织的重大机密?丹•布朗将带领读者一同经历刺激紧张的解码旅程。

蒂姆•高特罗推出新作《失踪》

美国著名小说家蒂姆•高特罗(Tim Gautreaux)的最新力作《失踪》(The Missing)3月由兰登书屋旗下的克诺夫出版公司出版。英国《卫报》刊登的书评指出:“《失踪》所具有的影响力已然突破了它篇幅的限制。这是一部戏剧,也是一部关于守法与枉法,关于犯罪与复仇后的空虚的戏剧式的沉思录。他在人类精神领域的深刻探讨,可以媲美康拉德的《胜利》和《诺斯托罗莫》或者是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小说跌宕起伏的悬念不断牵引读者,最终将人引至故事的高潮。尽管高特罗的小说不乏智慧和幽默,但是他更关注人类社会中迫切的道义责任。读此书的重中之重当是洞悉:人类的特权在于——可以选择一场没有憎恨的人生。”

小说的故事是这样的:几个暴徒突然闯入萨姆•西蒙欧的家中,用20颗子弹射杀了他所有的家人。这天,萨姆•西蒙欧还只是6个月大的婴儿。纷乱之际,他被父亲藏在炉子里,幸免于难。他的叔叔赶到时,尸横遍地的家里,只有萨姆一人还活着,“躺在炉子里满身是灰,他那被烟灰熏黑的小脸上布着几道惊恐的泪痕”。这样的灰色场景,刻在了婴儿萨姆的心中,并构成了日后萨姆性格的底色。

一战结束后,萨姆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被派往法国战场执行拆除雷管的任务。萨姆和战友在废墟上四处游荡:战场遍地尸骨,被遗弃的盔甲,武器静静地诉说着暴力毁灭之后的怆然空虚。再次被杀戮的场景刺痛了内心的萨姆,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新奥尔良。他在城里最大的商场当上了楼层保安。同时,他也逐渐摆脱了几年前孩子因病去世的伤痛,和妻子过上了新的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名叫莉莉的孩子在他负责的商场的失踪,打破了萨姆的平静生活。萨姆在追回莉莉的过程中被人打晕,在昏迷之中被送进了医院……

猜你喜欢

赫塔兰登萨姆
漫画
对空“小羚羊”——萨姆-3防空导弹
找朋友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
音乐迪斯尼
——奇幻的勃兰登岛
负重心安
负重心安
“杀手”也有名字
负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