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哲学思考

2009-04-02唐毓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唐毓秋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存在财务管理单一、多元扩张、过度负债、忽视人力资源投资等错误理念。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用“目的与手段”、“限度与张力”、“规范与人性”等范畴思考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对策,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客体从有形资产转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83-02

回归企业本质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谓企业的本质就是投资高回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即有关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将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哲理性思考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健康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一、目的与手段

目的和手段是一对哲学范畴,目的表达的是一种终极目标,一种价值理想,手段则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方法、途径形式等。对于现代企业完善和改革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

误区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即企业管理的中心

许多人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将之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甚至以财务管理代替企业管理。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是认为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赢利目标就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管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要求各项专业管理都讲求经济效益,注意投入产出比。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旋涡,妨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创新。实际上,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和员工从经济人变为社会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既要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管理比财务管理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除了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更多地还要对人的管理方面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十分重视对员工的获得—培养—提高。比如,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管理和员工管理。德国企业就视质量管理为神明。但他们都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强调做好各项企业管理,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

误区之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但不能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简单地认为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手段,而非企业全部价值的目的。有些企业错误地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不是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使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具有全局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具有局部性,侧重于资金运动即价值方面的管理[3]。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致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避免企业步入目标陷阱的误区。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有效益地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持续地成长。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管理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大目标。企业这些不同管理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这一手段要围绕目标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的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一般认为,生存目标下的财务管理是力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发展目标下的财务管理是要合理全面地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不断扩大收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利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要求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5]。

可见,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二、限度与张力

企业真正要发展必须考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相济性。运用财务管理手段把握企业资本运用的限度和张力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限度是讲适度性、分寸感。所谓张力,是讲发展的弹性和空间。如果企业对资本的运用没有张力,即只关注眼前获利,缺乏战略性的超越视野,则企业的生命周期将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必要的限度,其实践的挫败则难以避免。这种错误的财务管理主要出现下面两方面误区。

误区一:规模经营演变成高比例负债经营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4]。本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企业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没有掌握好负债的规模和期限等限度的情况下,不切合实际估计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即张力,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误区二:多元化理财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

一般来说,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不少企业当财务实力和规模扩大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热衷于多元化理财,忘记了这其中存在的巨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技巧,没有处理好新建立的各种关系,不具有进入新领域的财务管理骨干,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理财,进行多元化扩张[4]。这种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不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和不守好根据地的扩大理财行为,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的陷阱,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没有掌握好限度和张力的一个突出表现。

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较高的资本报酬和一定的资本积累上,没有积累,发展就没有强大的后劲支撑,因而企业财务管理要有积累的理念,注重对资本积累的运用,以积累促发展,同时注意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限度与张力的关系,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轨道[1]。

“限度”和“张力”的问题就是哲学中“度”的问题,作为表征“限度”和“张力”的问题就是哲学中“度”的问题,作为表征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的哲学范畴,它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别的含义,《礼记·中庸》称之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它既是“人伦之道”,又是“君子之德”。因此,这个概念在人事管理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通过改革,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考核指标,来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更大效益的目的;或者用减少投入的办法来增加效益等。这是否真是一个单向正比的关系?古人早已明示我们,既勿“矫枉过正”,亦不能“过犹不及”。这一理论对企业战略性如何把握适度性的启示的确是深刻的。

三、规范与人性

“规范”与“人性”,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对核心范畴。如何把握二者的恰当性,关涉到企业发展的基本取向和前景。

所谓规范管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制度管理,即将管理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制度、机制来表达;其二,是把目标和要求标准化、量化。财务管理工作中,许多事情都有标准和规章制度要求,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它本身就是规范管理的表现。规范管理既然是一种通过一种制度和机制来表达标准倾向量化的要求,并在管理体制工作中常常表达的是底线要求,所以具有一种刚性的管理意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实现公正分配有五种方式,其中一种为“分粥原则”,即谁分粥,谁最后拿粥。这里有一个机制的设置,通过这个设置,让掌勺的分粥人不能偏心,不能不公正[2]。可见,这个原则是要通过某种机制来约束人,从而实现“公平分配”。因些企业财务管理在员工收入分配中,如何评价、衡量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与收高低都少不了量化的尺度,否则就失去评价的客观尺度,就无法实施宏观管理。当前企业员工收入要以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为尺度。职工收入的高与低是衡量企业效益好与差的标志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好,对国家贡献大,职工收入就会高些。同时,职工个人想增加收入,就应作出相应的贡献,贡献大者收入就高,贡献小者收入必然少。这样才能调动职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所以规范管理是保证管理公正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所谓人性管理,主要是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知识及掌握知识的职工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而且企业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评价知识资产的主要依据,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最重要的竞争性资源。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和使用来创造价值,这是决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同时,应防止知识的外溢,为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收入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 一流贡献— 一流工资”的特殊政策,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才成长、发展的有利环境。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会计,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的范畴,实现财务管理客体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国全.企业领导者应树立的六种理念[J].领导科学,2005,(18).

[2]李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哲学思考[M].中国高等教育,2005,(9).

[3]李红霞.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4]余熏教.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新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6,(9).

[5]孙丕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现代商业,2007,(7).

[责任编辑吴迪]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名创优品品牌的经营哲学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