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庄子》中的生死观
2009-04-02俞少鸳
[摘 要]本文尝试着通过对庄子的文章解读,以及在道家、儒家和佛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庄子的生死观对我们现代生命意义的走向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并认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珍爱生命,客观地看待生命过程本身。
[关键词]生死观 儒家 道家 佛家
作者简介:俞少鸳(1982-),男,汉族,江西玉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07级马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引言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但是我们同时发现,我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乐,科技是把双刃剑,其中的负面影响已造成沉重的负担。
一、庄子生命观的本意
近代学人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人生求学有三境界: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4]
而在《庄子》中,作者运用纵横捭阖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追求绝对逍遥的境界。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样三个境界或许同时也就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在第一阶段,我们人开始独立走向社会,这时我们是孤独的。以我们的稚嫩的双肩,承担起自己的天空,要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求”;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们对所看到的周围事物开始思考体会,联系自己的经历得出我们自己的理解,为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而痛苦挣扎;
这里的过程就可理解为:在我们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要破除自我与自我的对立,其次要破除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最终才能达到冲淡功名利禄、自由逍遥极致状态。这种说法有些类似于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说的“自我”三境界。但是两者却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在庄子看来,一生的蝇营狗苟、惨淡经营,一切的荣辱得失,终究还是取决于我们人本身,而不在于客观的外物。人生的自由与幸福,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人自己。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一味的追求外物所得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所在。试问古往今来到底有几人又能真正做到:
荣宠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15]
二、小论三教的生死观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关注我们人的主体本身。作为三大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体系在对待人生的终极走向上显示出不同的维度,给悠久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关于生命的维度上,给了我们以整体的认知。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16]
以此来表现出儒家关注现实,奋发有为的“内圣外王”进取态度。儒家很少说到死的方面,认为死是可悲可哀的,更强调珍惜生的过程,主张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豪情。而佛家认为现实的人生就是处于无边无际的苦海当中,只有在死后才有可能到达幸福的天堂彼岸乐土,在他们看来,死就是生命的一种“乔迁之喜。”因为:生,未尝可喜;死,未尝可悲。人本来就是不知从哪里来,又不知往哪里去的存在。生生死死就处在一个永恒循环、永不停歇的轮回之中。他们已经超脱今生,把美好的希望留给了来世,尽管天国很美,而且门票也很低廉,但却让人无不深切感到生命存在的虚无和苍凉。不同于以上的两家观点,道家则把生命看做是个客观的、必然的过程。生和死都是生命这样一个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千世界,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不可逆的死亡确实是可叹的;但从整个宇宙大道看,死亡既是虚无、又是大道、更是永恒。
永恒的宇宙将永远包含着人类渺小、有限的智慧。同时,我们人类本身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既然认识的可知性也是相对的。因此庄子才会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也。[18]
庄子作为道家学说的杰出代表,他让我们知道:道家是以纯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生死本身的自然进程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19]充分任由人的本性来发展,最后达到逍遥与自适的境界。
三、生死之我见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该怎样度过?[20]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避不过去的永恒话题。珍爱生命。先贤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21]但我们也绝不会苟且偷生,因为同样有先哲说过:“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22]的“舍生取义”的情怀。因此,也可以说:在面对生命的可贵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惜,正是有了维系着生命的延续的人,才有了今天的星球文明。生的意义,就是要我们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应的担当意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自己负责,充实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正是许许多多平常的普通人,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这就是不可否认的平凡中的伟大。就像河流、四季一样走完生命该有的旅程。平平淡淡,同时却又富含了生命本身所有的意义。正如庄子所说:生命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人本身的。同样的境遇里:进就是英雄,退就是懦夫。开始的差之毫厘,结局的谬以千里。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原来也就在咫尺之间。
参考文献
[1]张石,庄子与现代主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2]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刘东颖,庄子看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庄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7]菜根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8]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苏轼,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出版社。1995
[10]唐满先,陶渊明及其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1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清]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PP:4244
[15]《菜根谭》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P327
[16]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P121
[17]苏轼《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出版社。1995,p522
[18]《庄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P23
[19]唐满先《陶渊明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P161
[20]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P223
[21]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P103
[22]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P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