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读背诵的四大功能

2009-04-01吕晓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文章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熟读背诵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们更重视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如课件、网络、以机代读等;二是在考试指挥棒下,教师授课仍以字词、分析讲解为主,朗读只是附庸;三是语文权威部门的导向,各种赛课没有为如何指导背诵而设;四是课本中可背诵的选文太少。由此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语文素养提高太慢。所以本文想就熟读背诵功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熟读背诵能促进课文理解

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靠朗读。这是任何高明的讲解也代替不了的。学生对一篇课文理解与否,首先不是教师讲懂与否,而是学生是否认认真真地朗读了。如果学生对课文只是草草一读,教师便大讲特讲,那学生理解也只能是一字半句,支离破碎,造成讲解与课文脱节的“两层皮”现象,学生难以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那些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写面前,在那些淋漓尽致的心理刻画面前,在那种回肠荡气的韵味、慷慨磅礴的气势面前,那些“巧妙”、“精彩”之类的分析再精到,学生也难真正体会。只有在会心的朗读声中,学生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绪的翻腾去咀嚼、去心领神会,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二、熟读背诵能增强语感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这样要重复实践多次,然后达到自动化。即不必进行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而这其中的重复实践自动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等学习策略。

毛泽东同志非常推崇这一方法,年青时经常在早晨大声朗读古文。文章中的神气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要让学生在朗诵吟咏,玩味咀嚼中,尽情地去体验。由于作者的情怀不同,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其神气也不同。一篇文章,或气韵雄浑,或清新明丽,或朴素自然。熟读成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神气”,“领悟其意在言外的婉妙”(郑逸梅语)不读是做不到的。

三、熟读背诵能加强审美体验

《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背诵,在熟读中入景,在背诵中生情,才能感受到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以及辅助性的手势的适当运用,主要在于他那进入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这就是说,当朗读者自己的体验的结果不只向听众提供了视听的对象,而且成为听众的体验的启发和诱导,让听众自己也有所体验。”这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熟读,“启发和诱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规定的情景,融情入景、物我同一,从而进入审美体验。这个自我体验、自创情境的过程,就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赋予作品以活的、新的艺术生命的过程。熟读成诵,可以充分体验议论的气势磅礴,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语文教学要培养审美能力,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也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靠朗读创造情境才是最基本的。现在经常听老师在导入中创设情境,那才是舍本逐末,犯了语文的大忌。

四、熟读背诵能提高写作能力

写文章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文章的好坏取决于头脑中语言储存的多寡和语言驾驭能力的强弱。写作必须以熟记大量的词汇、语言为基础。而熟读背诵就是语文记忆中最有效的方法。中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较强,熟读背诵那些精彩段落,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唤起对那篇文章巧妙的构思、流畅的笔调、深刻主题的回忆,并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不断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熏陶和写作的借鉴。历史上的大作家莫不如此,他们都是在小的时候熟读、背诵了大量的文章,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头脑空空,胸无点墨,那么作文时必然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词可选的尴尬。即使搜肠刮肚用好一两个修辞,也往往是有句无篇。朗读熟读是训练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语感好,写文章才能文从字顺,气脉相通,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出,无生涩之感,无斧凿之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课应是先读后讲,多读少讲,多背精讲,以学生在熟读背诵中感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辅。有些片段不必细讲,只要读熟。但强调朗读并不是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无事可做。它同样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教师要具备朗读的指导能力,具备朗读的示范能力,具备对文章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恰当精到的点评能力,这样熟读背诵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吕晓艳,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本文编校:舒坦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文章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