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2009-04-01沈寿鸿
有人认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调查发现,目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从总体上看,可以说是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有方法没过程,即有作前的题目布置和作后的评分结果以及空洞抽象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的灌输,而对写作规律的传授,尤其是对学生最感困惑的“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缺乏有效指导。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努力让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那么,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作用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哪些环节?又该怎样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
一、源头:泉源丰盈,溪水不歇
1、修炼慧眼,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为什么总有许多学生觉得作文时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有数不清的故事;不是生活里没有什么可写,而是学生没有发现,没有敏锐地感觉。
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在《流云小诗》中所说的那样:
“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荷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是啊,平日生活,惊天动地、永载史册的大事不会多,就是那些看来平常、细微、不经意的生活,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和那绚丽多彩的人世,蕴涵着耐人咀嚼的浓厚意蕴。而这些就是写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修炼一双内视的眼,在心灵的世界里回望与咀嚼,从而帮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写作的素材。为此,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每周至少写三篇随笔,详细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另外几天则写“今日短讯”,即每天写三五句话,简要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这虽是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但这线头能领着学生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随时提取存储于脑海中的生活印记。这样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和选择的眼睛,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的素材问题。
比如,有一次写作有关“学会关心”的话题作文,一些学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我提醒他们打开自己的“聚宝盆”,学生们很快从自己的随笔和“今日短讯”中筛选出情真意切的题材。
洪亚力:《温暖的耳罩》
姚思佳:《一个鸡蛋的旅程》
闵勇:《有一种关心叫白粥》
周瑶:《此刻无人接听》
……
从以上这些作文篇名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学生选材的丰富多彩,而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2、走出书斋,带领学生创造生活
其实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表达,而是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去表达;并不是学生讨厌写作,而是教师没有给他创造写作的情境,让他产生要表达的欲望和激情。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写起来就真是水到渠成、其乐无穷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语文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会从现有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处于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学生视野狭窄,生活相对单调,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努力地给他们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感受,再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由此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而辞发”。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几年来,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了一系列体验活动。我们走进国家大型企业、年产值过百亿的全县龙头企业——宝胜集团,参观电缆生产流水线;我们来到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寻找伟人少年的足迹;我们走进县中港渔业村,看渔民捕鱼捉蟹,采访渔民家庭,感受渔民富足的生活;我们走进宝应的天然氧吧——千亩人工水杉林,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获得心灵的一片宁静;我们走进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学生在骑马、射箭、走钢丝、磨豆腐、踩水车、学陶艺等游戏活动中找回童年生活的乐趣;我们带领学生荡舟水乡,采莲蓬、吃莲子,在宝应水泗千亩荷园中感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场景。自然,活动过后收获的又是一篇篇让人欣喜的习作。
二、命题:拨动心弦,激发欲望
作文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效果。作文命题,关键要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引爆点,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使学生愿写、想写、乐写。那么,如何撩拨起学生的写作情感,让他们拿起笔来能“怦然心动”呢?
命题要贴近生活。譬如说,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感慨,而且每年的想法肯定也不一样,可谓“年年岁岁节一样,岁岁年年情不同”。因此,我据此设计了节日写作系列。如春节,让学生开展收集和撰写对联活动;教师节,组织学生为任课老师写贺卡赠语;中秋节,让学生举行咏月诗歌作品交流会;重阳节,让学生叙写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后,我让学生以“端午”为话题,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发“短信”,学生们才思泉涌。
命题要关注时事。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让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昔日的绿水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安定温馨的家园化为废墟,灾后的许多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其间饱含浓浓的真情,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以‘汶川地震,我明白了
的含义为题作文。”由于汶川地震一直是学生当时关注的重大时事,文题一下拨动了学生心弦,他们从“生命、幸福、色彩、草根、承诺、珍重、相思、勇者、烛光、中国、生死、坚强、时间、生活、眼泪、坦然、阳光、永恒、存在、携手、天使”等角度写出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文章。
命题要深入心灵。处于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自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理秘密,我们在命题时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上弹琴。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思维敏锐,情感活跃,我们在命题时要善于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他们在浓郁的写作欲望催动下进行心灵的“燃烧”。
三、指导:放大细节,全息解剖
平心而论,我们的绝大多数的作文课还是有一定的作文过程指导的,只不过这种指导大都是粗放的、笼统的,空泛的,学生不得要领,难以掌握,这样的指导等于没有指导。
朱自清先生曾经指出,要重视作文的单项练习,即把作文训练中字词句篇各难点分解后,各个击破。“多作分析的练习。分析的练习,或拿句作单位,或拿节作单位,或拿全篇作单位。这样,可以集中心力在这个那个小节上。小节弄清楚了,整篇也便容易清楚了。”
作文过程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实在很多,有时候问题就出在一些并不被关注的、但却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中,通常的训练很难到位,这时,就需要对这些重要环节进行放大,让学生在放大镜下全息解剖,发现问题,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认识更到位,然后让学生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我在教会学生“细致地描摹人物动作”这一专题训练时(《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采取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①放一段罗纳尔多精彩进球的视频;
②老师对进球过程作简略解说;
③学生点评老师解说的优劣并阐述理由;
④再指名一二个学生尝试解说,但解说效果仍不佳;
⑤再次播放视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罗纳尔多的动作;
⑥学生讨论罗纳尔多进球的动作过程;
⑦第三次播放视频,学生各自随着视频同步解说;
⑧推选二三名学生随视频同步解说,其中一位学生作精彩解说,赢得师生高度评价。
⑨比较前后解说的优劣,得出结论:通过对罗纳尔多精彩进球过程的细致描摹,表现了这位超级球星的高超球技!
如果教师对学生写作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都能通过这种“放大细节,全息解剖”的方式进行训练,就一定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四、评价:欣赏激励,多元立体
在作文评价中,我始终坚持“发现、欣赏、激励”三个原则,睁大眼睛看学生的作文。我常用的评价方法是:
1、赏识是金,“蹲下”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通常扮演着终审法官的角色,学生的心灵倾诉,仿佛是呈现给法官的待审卷宗,教师红笔一挥,便裁定了此次写作的成败。而我们的教师总是用作家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的习作,横挑鼻子竖挑眼,把学生的作文批得面目全非,一无是处,其结果只能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在作文评价上,我总是尊重学生这个写作主体,蹲下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多肯定,少轻易否定。只要学生的写作是发自生活的真实,来源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无论他们的文笔多么稚嫩,都要设法肯定,因为他真,在分数上绝不吝啬,写得好的作文,可以给满分。85分成为寻常分,这一小小的改革举措,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今年,我县的中考作文评分也作了较大的改革,规定中考作文评分必须保证有1% 左右的满分。这一做法让作文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拉开了作文评分的差距,既激发了学生写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2、含英咀华,亮点评价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写作文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好多学生交了作文后,就盼着讲评课上老师赞赏,你这一次给他一个赞许,他下一次会写得更用心。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在作文评价中,我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整篇文章写得一般的,我就寻找是否有某一段值得欣赏;没有精彩的语段的,我就寻找是否有精彩的句子;没有精彩的句子,我还要寻找是否有用得精当的词语。我的作文讲评课有两个重要板块“含英咀华”和“亮点展示”,就是要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因此,每次作文讲评时,我从学生的目光读出他们期待、自豪、羡慕、决心以及被激发起的写作激情。
3、因人施教,分层评价
作文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施教,实施分层化、个别化评价。对起点高的同学提出高要求,对起点低的同学要求自然应该低一些,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批改上,我十分重视面批,每个学期每位同学的面批次数应不少于一次,通过面对面的批改,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了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讲评上,我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评价策略,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作文的价值。
4、教给方法,自主评价
作文评价的理想境界是教会学生自主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时会把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做,我班的专用作文纸的背面有几个栏目组成:“同学互评”“自我反评”“老师寄语”“评讲记录”“感受告白”“片断复作”。
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形式,让学生进入反馈和评价的角色。事实上,对写作者来说,当他向同学讲述和朗诵自己文章的时候,他其实获得了一批很忠实的读者,他会很注意对方的反应。这将是促使他修改文章的最好的指导。而对评别人文章的同学来说,他不仅在给写作者以帮助,自己也从中获得收益,因为他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开始渐渐懂得一篇好文章应该写成什么样子,他这样要求别人当然也会这样要求自己。
沈寿鸿,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宝应。本文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