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腰鼓“敲走”肩周炎

2009-04-01

晚晴 2009年2期
关键词:右臂鼓点腰鼓

唐 义

3年前秋天的一个早上,起床后我感到右肩部酸疼不适,我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累着了,不想此后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到第三天晚上痛的我怎么也睡不着,而且不能卧向右侧,朝左侧卧时还要抱一个枕头把右臂垫起来,否则疼痛难忍,就连梳头、洗脸、端碗用筷以及穿衣提裤都只能靠左手帮忙,我不得不去医院求助医生。

医生和我很熟,他仔细的给我检查后说是肩周炎。他耐心的对我解释说: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多发生在你这个年龄,有人称它为“五十肩”。它属于无菌性炎症,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你可以去理疗科烤烤电、做做理疗,另外还要多加强功能锻炼,否则很容易造成关节粘连。

就这样我被转到了理疗科,在理疗科又是烤电又是针灸,治疗了半个多月回到家后我也没忘记遵照医嘱:不是屈肘甩手,就是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还有手指爬墙,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做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这样折腾了大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了一些,能够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但有些功能还是受限制。

两年前的一个傍晚,邻居董大嫂叩开我的门,兴致勃勃地对我说:门口小广场一些老姐妹在打小腰鼓,咱也去吧!我说我的肩膀不好,恐怕不行。董大嫂说:嗨,我听说有不少人肩膀不好,人家打腰鼓都打好了。“真的吗?”我不相信的反问了一句。她说你先出去看看吧!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冲出了家门。

来到小广场看着那些微微发胖的中老年人欢快的敲打着小腰鼓,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我不禁有些心动。休息时有一位大姐对我说她以前也患有肩周炎,自从前几年迷上了小腰鼓之后不知不觉的就好了。我将信将疑,不管怎样,运动总是对人有好处的,第二天我就随董大嫂来到乐器商店,花30元买了一只小腰鼓、3元钱买了一条两米长的大红彩带,晚上就混在腰鼓队里学起了打腰鼓。

教练谢大姐可真是个热心人,她手把手的教我从基本点学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鼓点一打,心情的确很激动很亢奋,大概练了十几个回合,我的右臂就疼得举不起来了,全身不停的冒虚汗。谢大姐看到了便鼓励我说:“休息一会再练吧,我发觉你很有悟性,只要坚持练下去不出一周就能学会。”

学好腰鼓得从基础开始,就是腰鼓的9个鼓点。因为我是初学者,一时还没有掌握窍门,所以手脚不协调,要么同手同脚,要么踏着步子又忘了敲鼓,弄得自己都哭笑不得。谢大姐耐心安慰我:不要急,慢慢来,多练,熟能生巧。只要“9点”打好了,以后学花样就容易多了。

这个社区腰鼓队加上我是16个人,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岁,我算最小的,有一位老大姐七十多岁了打得还很娴熟、很起劲,这给了我不小的动力。我咬着牙坚持了一周,果然,什么“大进军”、“二人对打”、“翔飞”十五个花样我全学会了,后来我一直坚持每天晚上出去操练一小时,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我小腰鼓打得也有模有样了,更令我高兴的是肩周炎也完全好了。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日常生活再也不用求人了。

学习腰鼓的过程,也是我获取乐趣的过程。腰鼓套路中“莲花出水”、“碧波荡漾”、“凤凰展翅”、“雄鹰亮翅”……不但名字优美,动作更是大方、舒展,当大家整齐列队,在锣鼓的指挥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动作时,我所有的烦恼、牵挂甚至病痛,都统统抛之脑后了。

没病的感觉真好,我十分感谢小腰鼓,它让我的晚年找到了快乐,找回了健康。在腰鼓声中,我得到娱乐;在腰鼓声中,我得到锻炼。我喜欢打腰鼓,它是最适合我的一种娱乐与健身的项目,我一定会持之以恒,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猜你喜欢

右臂鼓点腰鼓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鼓魂
你好,腰鼓
我的右臂开着淤青的花朵
雨天
画中有话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少林反擒拿法
为春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