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长寿老人的摇篮心灵栖息的圣地

2009-04-01

晚晴 2009年2期
关键词:州委苗寨黔东南

王 东 李 昊 赵 明 叶 力 穆 伍

一位10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手敏捷,干起家务活来,不仅动作麻利,还能在瞬间穿针引线,让人觉得她就是一位降临凡间的“老神仙”;

春寒料峭的早晨,一位78岁的老人,打着赤脚,穿着草鞋,坐在路旁的凉亭里,吸着旱烟,不时哼起几句山歌,那怡然自得的神态,让人大为惊讶、羡慕不已;

不论男女老幼,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推杯换盏,共同享受这个欢乐的时刻,就连路人也会被请入席中,尽情享受这民族的盛宴。

……

这些都不是在梦里见到的虚幻奇景,也不是凭空想象的世外桃源,而是记者在黔东南自治州的所见所闻。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一行前往黔东南州采访,在享有“中国第一苗寨”美誉的西江千户苗寨和阿幼朵的故乡谷陇见证了这样的人间美景。在这里,记者看到了“青山绿水,和谐人寿”,也看到了一个苗、侗民族文化深厚、生态环境优美、长寿老人聚集、旅游资源丰富的人间乐园。

黔东南,一片让人看了一眼、感受了一次就难以忘怀的神奇土地;黔东南,一个千百年来始终坚持“饭养身、歌养心”的世外桃源……

和谐与长寿的美丽画卷

“清水江畔苗族飞歌曲曲,都柳江岸侗家鼓楼座座,这就是苗乡这就是侗寨,这就是我的故乡。……感远古浪漫,叹鬼斧神奇哟;栖疲惫心灵,求返璞归真哟。赏明清建筑哟,沐山川灵气;观宋朝服饰哟,悟人生幽思。……”

一曲《走进黔东南》,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用美妙的歌声为记者勾勒了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画卷。

奔赴黔东南之前,记者就通过网络“认识”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她的美丽,她的神奇,简直无与伦比,美不胜收——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第一苗寨”,位于雷公山麓,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西江苗寨现有住户1200多户,人口5400多人,其中苗族占99%以上。在整个西江镇,60~69岁的老人1881人,70~79岁的老人1065人,80~89岁老人233人,90~99岁老人20人,百岁老人1人。

怀着对“中国第一苗寨”的向往,2月5日上午,记者从凯里出发,驱车前往西江,40分钟后,就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对面山上的观景台。此时,尽管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但初春时节还是寒气逼人。凉亭内,一位衣着单薄的老人坐在石椅上,光着双脚,穿着草鞋,抽着旱烟,远眺着苗寨风光。老人叫杨光天,今年78岁,就居住在西江苗寨。面对记者的造访,热情的老人拉起了家常。老人性格开朗,喜欢热闹,尤其喜欢过节,年轻时还是寨里的“歌王”,酒歌、飞歌,张口就来。见记者一行兴致很高,面对着不时按动的快门,老人轻声哼起了苗歌,然后用不很流利的汉话“翻译”出来。

放眼西江苗寨,苗寨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作为中国最大的苗寨,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人家在山脚显得集中,向山上延伸之后,主要分散在两个山头,这一分巧夺天工,它分出了苗寨的柔美,给人无穷的想象。

中午12点,记者一行来到一村民家准备午餐,远远地看见,几位苗家妇女端着酒壶、捧着酒杯、唱着酒歌站在大门口迎接宾客,喝过主人奉上的美酒后,主人又为我们戴上染成红色的“鸡蛋”。进入客厅,入得席来,分坐在长长的条桌旁,品味着苗家人自己酿造的“农家乐”,品尝着富有苗家特色的可口饭菜,不由得为这里的“良辰美景”感慨万千。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人敬酒来了。悠扬的歌声,甘醇的米酒,早已让人陶醉其中,不知不觉竟然不再“害怕”喝酒而主动参与进去。

吃罢午饭,来到街道上,只见近百人围坐在几十米长的条桌旁正在用餐,其中有发须花白的老人,也有刚刚几岁的儿童,还有前来旅游的客人。经人介绍,原来是一家苗户在迎娶新媳妇而举办长桌宴。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品尝了主人奉上来的喜酒。随行的雷山县老龄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是哪家办喜事,都会举办这样的长桌宴。

在西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不会唱歌难做人。”这里的人张嘴就会唱歌,走路就会跳舞,所以被誉为“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逢节日迎佳宾更是万人空巷,高歌通宵达旦。西江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有农历6月中旬的“吃新节”,农历11月上旬的“苗年节”等。节日期间,芦笙吹,铜鼓响,老少皆乐,男女同舞,盛况空前。2007年,著名学者余秋雨考察黔东南,当他走进西江时,为这里的美丽和气势所震撼。之后,他留下了《用美丽回答一切》这篇精美散文。

102岁的吴略山老人所住的大寨村是黄平县谷陇镇的苗族村寨,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越。老人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平时生活都能自理,一年四季连感冒也少有,见有客人到访,还主动跟客人打招呼和让座。老人最爱吃的是酸汤鱼,每天必须喝点红酸汤,一天还能喝2碗稀饭。她性情温和,乐观开朗,勤快好动,还会唱许多酒歌。

今年已经103岁的杨正英老人家住谷陇镇双山村2组,如今四世同堂,全家共68口人。怀着对老人的景仰之情,2月5日下午,记者一行从谷陇出发前往拜望这位女寿星。汽车在一阵颠簸之后停了下来,眼前蓦然出现了一个山明水净的小山村。时有过路的村民,无论长幼,传统的民族服饰下映衬着一张张憨厚、质朴的面容,时不时送你一个笑脸。在村委会文书老潘的带领下,记者踏上了通向村中的石阶。

老寿星的家就坐落在村里最高峰双山的脚下。老寿星的儿子、儿媳妇约70多岁,两人告诉记者:老人出去串门还没回来。在等待老人的时间里,记者与他们拉起了家常。老人是苗族,喜食蔬菜、苗家酸汤,不喜甜食,现在还可喝少量啤酒,可以不拄拐杖走一两里路。天气好时,喜欢出去串门儿,和老姐妹聊天。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平时还在家里帮忙做点简单家务,倒水、扫地都不在话下。

好长一段时间后,老人终于出现在记者的视线里。她带着拐杖,可根本没用,见客人等在自家阳台上,她走得越发快了。上得前来,只见老人面色微微泛红,连声说着什么,经老潘翻译,她说让我们久等了。

听说要给她照相,老人却摆起了手。村党支部王支书解释说老人要盛装待客。说罢,老人转身进了屋,我们则候在堂屋外面。片刻,老寿星穿戴整齐跨出门来,只见她身着黑底暗花的苗族传统斜襟上衣,头戴苗族头饰,面貌焕然一新。当儿子拿出母亲获得的“百岁老寿星”镀金证书和绶带时,老人喜笑颜开,让儿子给自己戴上合影。

应记者要求,老人现场表演了一手“绝活”:穿针引线。只见老人接过儿媳递来的针线盒,从中找出针线,将线扯出一截,在牙上一拉,棉线“咯嘣”一声应声而断。老人戴上老花镜,眼不花,手不抖,左手捏线头,右手拿针,对准针眼一穿就成,干净利索,博得满堂喝彩。记者以未拍清楚为由请求老人再表演一次,老人欣然应允,同样在瞬间毫不费力地就穿好了一根针线。据她的儿子介绍,老人闲时还给家人缝补衣物呢。陪同采访的黔东南州老龄办主任刘建国向记者介绍,像杨正英这样的老人,在黔东南还有不少。

一次,黔东南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杨宏远在与记者座谈时,他打趣道:“黔东南因为没有受到外界污染,群众‘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你说他们怎么会不长寿?还有,千百年来,这里的群众一直是以‘饭养身,歌养心,他们在食物上安全,在心态上平和,这些都是他们长寿的关键因素。我的一个叔公,就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今已经99岁了,还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还像个年轻人。”

人文与生态的交响乐章

驱车行驶在黔东南,所到之处,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青翠的山,碧绿的水,使人置身在一个绿色的世界。一份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黔东南州拥有123位百岁老人,是贵州省百岁老人最多的州,号称“寿星大州”。

黔东南,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缘何能够成为一个心灵栖息的圣地?一个孕育如此众多长寿老人的摇篮?

2月11日,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的奥秘。首先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贵州省内10个重点林业县,黔东南州就占了8个,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2.8%。黔东南州还是木材大州,群众有强烈的护林意识,在发展木材经济的同时,重视边砍边种,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其次是浓郁、纯朴的原生态文化,平静、和谐的生活状态。黔东南州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人文活动非常丰富,百姓幸福指数高。老人心态平和,心情愉快,家庭和睦,大部分长寿老人身体健康,生活简单。再次是党和政府重视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医疗条件,为老人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黔东南州对老年人也制定了相关的优待补助措施,为老年人长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黔东南采访的时间里,记者驱车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享受着原生态文化带来的精神大餐,体味了这片神奇土地承载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感知了一颗人文与生态完美结合的高原明珠,一个无与伦比的心灵栖息之地。

黔东南,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蘊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

黔东南,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鳌河等景点,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1992年,被国际旅游年会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黔东南,拥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创作过《快乐老家》的著名音乐人浮克来黔东南采风时曾盛赞:“到了黔东南,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

黔东南,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建筑古朴典雅,极具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

总结黔东南州的长寿现象,州委书记廖少华进行了很好的归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它是适宜人类生存,促进人类长寿的生存环境。它的青山绿水养眼,传统美食养颜,蓝天净土养身,民族文化养心。并且,这里的人心态平和,家庭和谐,邻里和睦,遵循自然规律,注重文明礼仪,健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层出不穷的老寿星。”

党委和政府的鸿篇巨制

2月4日下午,黔东南州评选推荐“省十大长寿之乡、十大寿星、十大孝星”工作座谈会在州委常委会议室举行,黔东南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杨宏远强调:“对贵州十大长寿之乡的评审,黔东南州委和州政府都非常重视,我们必须要挖掘和总结出这些长寿秘诀,把长寿之乡作为一个品牌打造出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座谈会上,晚晴杂志社社长王东介绍了省里有关评审活动的开展情况,黔东南州老龄办主任刘建国对州里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胜辉、州统计局局长肖云慧、州外宣办主任陆江对开展此项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州委常务副秘书长吴能福、州政协秘书长白小青、州政府副秘书长雷镇琼,以及州旅游局、财政局、文化局、人口计生委、公安局、总工会、民政局、妇联、离退局、团州委、老年大学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据介绍,黔东南州是中国科学院专家认定的“贵州长寿带”中的长寿人口富集地区。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州60岁以上老年人有650101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4.5%,其中60~64岁老人 有338410人,65~79岁老人有246561人,80~99岁老人有65007人,100岁以上老人有123人,百岁以上老人数位居全省之首,且百岁以上老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8年12月,在 “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后,正在贵阳开会的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州委副书记韩卉发了短信,要求要重视并尽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随后,韩卉于2008年12月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评选推荐“贵州十大长寿之乡”系列活动有关工作,州老龄办立即起草了《活动方案》,并及时报送到州委有关领导那里。此后,廖少华在《活动方案》上作出了重要批示,他认为此项工作很有意义,应下力气抓出成效,并责成韩卉副书记具体牵头抓落实。与此同时,黔东南州还成立了高规格的活动组委会,州委副书记韩卉担任组委会主任,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州老龄委主任黄远良,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耿生茂,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干昌,州政府副州长杨胜勇,州政府副州长、州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刘晓春,州政协副主席杨昌忠担任组委会副主任,组委会成员由州委办、州人大办、州政府办、州政协办、州委宣传部、州委统战部等20个相关单位的负责人担任。组委会还下设办公室在州老龄办,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办公。

目前,该州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州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和评选推荐系列活动宣传报道方案,州公安局再次对全州百岁老人进行了普查、造册、登记、甄别,州文化局、州旅游局积极挖掘尊老敬老传统文化的历史记载并进行分类整理,州财政局、州统计局、州委离退局、州人口计生委、州民政局等相关单位也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确保了评选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全面的推进。

谈到“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州委书记廖少华说“开展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长寿的认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对长寿现象的研究与发掘,可以促进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展示黔东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促进全面社会和谐。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从广义上对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的生存状态做一个全新的诠释。我们将继续认真做好本次评审活动的准备工作,让长寿现象与生态文明建设接轨,与构建和谐社会接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接轨,向国内和国际的朋友充分展示黔东南之美。”

猜你喜欢

州委苗寨黔东南
遇见黔东南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诗书画苑
用心用情结硕果 赠送牌匾表感激
美丽的千户苗寨
黔东南州委书记黄秋斌看望老干部
黔南州召开州直单位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