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能
2009-03-31喻国铭樊红梅
喻国铭 樊红梅
【摘 要】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素质影响极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以职业要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智能培养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以职业要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实现知能培养的先决条件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思想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如凯洛夫的系统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它着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知识轻智能的教育传统。近年来,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讨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开发智能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培养的倾向,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我们要在总结建国近60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试验,使高职教育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轨道大步前进。
二、认真改革教学制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智能培养的必然要求
第一,教学计划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格的要求,体现最优化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各专业的知能结构怎样才算合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知能结构是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多维空间体系,不仅有广泛的横向联系,而且有纵向的科学体系的内在联系。高职是职前正规学校教育,它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具体的规格要求,高职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应的能力。既要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如何制订出较好的教学计划,应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活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明确规定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教学环节上,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与自主性教学环节、课内与课外的时间比例和顺序的有机联系,探索最优化的知能结构。其次,要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各课程组的老师进行研讨。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格,从实际出发,从专业的整体和全局出发,明确本门课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确定本门课的基本内容、教学环节和学时数。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创造条件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教学工作的实质就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克服满堂灌和抱着走的弊端,在两个转化上下功夫。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在主动探求中去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把前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上,要在熟悉专业要求和精通本门课内容的基础上,按大纲要求,精选出使用价值高、智能价值高的基本内容进行精讲。并力求“内容上讲思路,技术上讲方法,实践上讲动向”。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再次,要增加实践性、自主性教学环节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学习,以突出知能培养的主线。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和要求,力争提高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堂练习、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在自主性教学环节中,运用自己的脑和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计划性,有目的的进行指导、质疑,加强效果的检查、督促与鼓励,从而强化整个过程,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以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广泛开展课外教育活动(亦称第二课堂教育),是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又一个有效途径。近几年高职学校开始注意这方面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尽管在活动上,有的还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指导,但实践已告诉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积极参加活动,主动学习钻研的兴趣十分浓厚,扩展了知识面,活跃了思想,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对于教和学都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我们目前的考试,弊端较多,不仅偏重于考核知识,忽视考核能力,而且考试形式单调,考题类型单一,考试范围狭窄,学生在考试中违纪现象严重,导致成绩失真、“高分低能”现象发生。这种考试办法必须改革,否则,对整个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成长,都将产生消极作用。考试命题要依据教学大纲,既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又考核学生的能力。考试的覆盖面要大,难度要适当,要从易到难形成一个恰当的梯度。学生的平时作业、测验和实验应占该课成绩的一定比例,不能凭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有的实践环节如实习、课程设计等要单独考核成绩。考试方法,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环节的不同,分别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答辩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要加强考场的组织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除该课成绩不及格并不得参加正常的补考外,还要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智能培养的根本保证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素质影响极大。目前,很多学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尤其是缺乏双师型教师。这种现状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当务之急,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教师进修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提高,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目前,应特别注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总之,要使教师精通所授学科,成为知识专家;参加生产实践,成为工程专家;熟悉教育科学和教学规律,成为教育专家,使教师成为学生智能培养、素质提升的合格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