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
2009-03-31肖天洪
肖天洪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语言,重视教师课堂话语输入,保证质量;重视教师的语言艺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合理利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促进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输入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 教学语言
一、引言
按照教育部规定,自2001年秋季起,小学三年级开始逐渐开设英语课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已经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社会上各种儿童英语学习班、各种各样的儿童英语学习教材和音像资料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至此,小学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超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01)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小学阶段(二级)的英语教学更是明确提出要求:“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上,要求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二级规定,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的语感和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在情感与态度、语言能力与智力、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由此,摆在基础英语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切实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年龄大多在6岁~12岁,有其特定的阶段性心理、生理和学习方式上特点,和成年人、大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存在很大差异,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必然有其相适应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家长不懂英语,社会日常生活也不能提供英语学习的有效环境,所以学习英语最普遍的场所仍然是课堂。研究英语课堂中的教与学,就成为该领域最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语言具有双重功能,不仅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指导的指令语,而且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语料源,即输入的目的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既是他们获得语言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又是他们语言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教师语言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相关理论,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理论基础
作为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习/习得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被广泛研究并有了很大发展,在探索课堂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方面,已经取得了对语言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成果。其中,对小学英语教学很有影响的是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20世纪70年代初,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研究中,建立了二语习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输入假说(Krashen, 1980)。在该假说中,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将学生现有水平定为i,教学中所提供的语言输入就是i+1(1为不定量),指稍多于学生可以接受的数量。输入材料的深浅,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度,太深(i+2)或相等(i+0)或太浅(i-1)都无法达到最佳语言输入。该理论强调输入应当具有可理解性,有趣性或相关性并应提供足够的量。
有了合适的大量输入,并不等于就可以学会第二语言,克拉申理论中的另一个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提到,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对语言输入的过作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对学习的态度越是积极肯定,学习情绪越稳定,那么,对语言输入刺激的过滤作用就越小,相应获得的输入就越多。反之亦然。
四、应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中,语言能力的要求是有限的。同时,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很薄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量自然不多。如何在语言本身的教学任务不重的情况下,同时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其他目标,如情感目标。
笔者认为,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好教师教学语言,努力创设适合小学生的外语学习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
1.重视教师课堂话语输入,保证质量
从质上讲,小学英语教师输入的课堂话语,应该尽量使用英语,合理使用母语;用词正确、准确;多用常用词,少用偏、难词;多用规范语言,少用俚语;根据单元内容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供给学生难度与学生程度相当的语言材料,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量上讲,教师应该尽量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小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减少教师课堂话语量,增加学生使用语言交际的机会。
2.重视教师的语言艺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轻重都能反映出教师的语言情感。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首先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尽量让语言有美感,有活力,有情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应该发音宏亮,吐词清晰,声调委婉动听,表现出英语语言本身的自然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合理利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促进有效的教学
教师教学语言不仅只是话语,还有非话语交际。Grant和Hennings(1971)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82%都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人体动作实现的,而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表达的。可见非话语交际,尤其是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对英语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也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身体语言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面部表情、适度的手势、直接的眼神接触、合理的身体接近和姿势,都有助于教学。例如,有些用语言描述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学生可能就心领神会;教师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往往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自信、活力、愉快、关爱的眼神,最能感染学生;能够适当在教室中走动的教师,往往比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产生更积极的教学效果。自然的目光、体态及恰当的手势等肢体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Grant .B.M,Hennings. D.G. The Teacher Moves:An Analysis of Nonverbal Activity.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71.
[2]Krashen ,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Engle woodCliffs, NJ:Prentice Hall Inc.1981.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4]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天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
[6]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3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