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凸显生活的气息
2009-03-30陈英
陈 英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使品德课堂凸显生活的气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活”材料
在《升旗了》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让学生欣赏仪仗队的飒爽英姿。然后回放每周一升旗仪式中个别学生真实、随意的行为画面。通过两者的比较,学生认识到了怎样的表现才是得体的、规范的、严肃的。接着,老师请几名学生上台,再一次体验了升旗礼仪,感受了升旗仪式的庄重严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获得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体验,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
教学《我的家乡》这一单元时,教师从教材主题出发,紧密结合家乡的物产和风景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家乡的物产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课前布置学生参观家乡有名的景点,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的物品、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上课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从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走进学生生活,教学形式活动化
1.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是品德教学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在《胖胖和瘦瘦》一课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开餐馆”的情境,请小朋友分组设计一份营养丰富又好吃的套餐。学生六人一小组开始讨论,课堂气氛很热烈。他们给自己小组取的名字五花八门,如“乐乐餐馆”“娃哈哈餐馆”等,还设计、绘制了各种菜式。接着,老师扮演记者,模拟饮食类电视节目采访他们,让他们介绍自己设计的菜。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生既自主愉快地参与了学习,又灵活运用了课本中学到的营养知识。
2.游戏活动
游戏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我当小交警》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玩起了过马路的模拟游戏。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了一个交通模拟场地,有斑马线、人行道、红绿灯等,然后讲解了红绿灯的作用,汽车、行人应怎样过马路等交通规则。接着按路队分好小组,找两个同学演司机,老师扮演交警,全班同学一起玩过马路的游戏。这样的教学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世界,将做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明白了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三、拓展学生生活,教学时空开放化
1.拓宽学习渠道
教师注重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学习,能提高学习实效。如教学《上超市》一课,第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学习到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和一些小常识,接着组织全班学生到附近超市购物,第二课时则播放学生到超市购物的录像,再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文明的购物现象,然后回头采访超市工作人员,了解不文明购物给超市带来的损失和不便。这样逐步深入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使良好的品德深入学生的心灵。
2.注重课后延伸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两节课能够完成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亲自体验课堂中所学的道理。如学习《在学校工作的人们》一课后,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学完《关注交通》一课后,让同学们开展“小走访”,进行“小分析”,并在教师指导下写出家乡交通安全状况的“小报告”,力求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习为生活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大学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