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懒妈妈”
2009-03-30程妍涛
程妍涛
孩子出生以后,妈妈们都想着为孩子做些什么,宁愿自己累一点,也不能苦了孩子。但是妈妈勤快了,不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有时候懒妈妈也能让孩子得到锻炼呢。
帮妈妈干活
——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
妈妈会遇到:吃完饭了,妈妈开始收拾餐桌。囡囡也一手拿着一个碗,嘴里喊着:“帮妈妈干活喽!”
勤快妈妈的做法:赶紧过来夺下囡囡手里的碗:小祖宗,小心别把碗打碎了。一边看电视去吧!
懒妈妈的做法:哇!囡囡真能干!不过最好一次只拿一个碗!能不能再帮妈妈把那两个盘子也端过来呢?
分析:幼儿阶段是孩子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孩子希望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孩子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并有意识地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孩子再次实施服务行为。久而久之,服务便成为一种习惯。而一味呵护孩子,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会剥夺孩子学习为人服务、获取自我成就感的机会,对孩子的成长是无益的。
做一个懒妈妈
●在整理书桌时,可以对孩子说:帮妈妈把废纸篓拿过来,把这些不要了的东西丢进去,这样抽屉就干净了。
●吃饭前,可以请孩子帮着一起准备:小伟,给大家分好碗和筷子,然后招呼大家吃饭,好吗?
●在整理晾晒的衣服时,可以对孩子说:看看这些袜子哪两只是一对呢?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你自己的呢?
●妈妈感冒发烧时,可以对孩子说:帮妈妈倒一杯水,然后从那个白色的药瓶里倒出两粒药给妈妈,好吗?
●门铃响了,可以对孩子说:你想不想知道谁来了呢?赶紧看看外面是谁,然后再开门!
●客人(阿姨)进门了,可以跟孩子说:阿姨平时那么喜欢宝宝,现在阿姨要换鞋了,你该怎么办呢?
我自己穿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妈妈会遇到:到了去幼儿园的时间了,亮亮赶紧跑到门口去穿鞋:“我自己穿,我自己穿。”但是却把鞋穿反了。
勤快妈妈的做法:哎哟,鞋都穿反了,赶紧脱下来妈妈给你穿。
懒妈妈的做法:宝宝真不错,会自己穿鞋了。不过仔细看看,你穿得对不对呀?
分析:3岁以后,幼儿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强,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做”。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像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等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动手做事不仅可以锻炼骨骼,促使肌肉、神经等系统的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家长包办得过多,会滋长孩子的自私自利心理,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做一个懒妈妈
●妈妈可以由易到难地教孩子吃饭、穿衣、系鞋带等技能技巧,同时可以念有趣的儿歌,让孩子体验到做事的乐趣。比如教孩子穿衣服,可先教会孩子套头的衣服怎样穿,再教扣纽扣。在扣纽扣时,让孩子先把下摆对齐,然后从下往上,边扣边说:“大哥回家了,二哥回家了,三哥回家了,小弟回家了,大门关上了。”这样孩子由于体验到了乐趣而愿意自己扣纽扣。
●早晨上幼儿园前,妈妈可以提醒孩子把需要的东西自己放进书包里。如果孩子因粗心忘记了某件东西,在幼儿园感到不方便或者受到老师批评后,下次自己会记住带上的。
●孩子玩完了玩具,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宝宝准备上床睡觉了,让我们先把娃娃、汽车送回它们的家休息,好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自己吃饭,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妈妈不要急着去喂孩子,而是让孩子不吃就挨饿,也不提供零食,孩子下一顿自然就好好吃了。
●让孩子当小老师,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洗手、洗脸、擦嘴巴等方法教给爸爸妈妈,这样既巩固了孩子自理能力,又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跟孩子比赛,让孩子乐于自己做事。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学着洗自己的手帕或袜子,比比谁洗得泡沫多,谁洗得更干净;早晨穿衣的时候,可以比比谁穿得快。
●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励孩子自己做事。妈妈可以关上门或者捂住眼睛,看孩子是否能把小被子变成豆腐块;是否能把桌面变干净。
我要下车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妈妈会遇到:妈妈带乐乐坐公交车去看姥姥。车停了,“妈妈,我们要下车了。”看到大家陆续走向车后门,乐乐提醒妈妈。
勤快妈妈的做法:乐乐,前门人少。咱们从前门下去,这样就不用挤了。
懒妈妈的做法:咱们先在这里坐着,不去跟大家挤。等前面人都下去了我们再走。
分析:规则意识是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制力,发展思维能力,使孩子较快适应群体生活,有助于孩子进入小学后快速适应在校生活。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内部自律机制还没完全形成,他们的自我中心使他们不能理解规则的目的。但他们相信权威,所以,只要家长能身体力行,适度引导,孩子就容易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做一个懒妈妈
●为了让孩子早晨能按时去幼儿园,可以背着孩子把自家的钟表拨快几分钟。然后告诉孩子:“明天早晨闹钟响了,要记得喊妈妈起床啊!”这样给孩子一个小任务,就不会由于硬把孩子从被窝里拖出来,时间紧迫而手忙脚乱了。
●请孩子做个小小监督员,监督爸爸、妈妈和他自己的行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进门换鞋、不随地扔废物等),看看哪些不符合规范,然后由孩子负责在相应表格上作出标记。一周统计一次,标记多的要给予惩罚,标记少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吃饭前,可以跟孩子比一比谁的手更干净。这样可以提醒孩子饭前要自己洗手。
●带孩子去做客,可以先暗示一下孩子:到王阿姨家门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带孩子去公园散步,可以提醒孩子:谁把矿泉水瓶子到处扔啊?拾起来送到垃圾桶吧!
●规定孩子每晚只能看一定时间的电视。如果时间到了,可以提醒孩子:今天看电视的时间结束了。你跟妈妈拉过钩的,自己去把电视关了吧!
我打碎了花盆
——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妈妈会遇到:洋洋在小区的花园里玩球,玩得正高兴时,球却将一楼阳台上的花盆打碎了。“妈妈,我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洋洋拿着球,有点不知所措。
勤快妈妈的做法:孩子别害怕,你去玩吧!妈妈去买个新花盆赔给人家。
懒妈妈的做法:你不小心把别人家的花盆打碎了,站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啊!自己去跟阿姨道个歉,然后是不是该买个花盆赔人家呢?
分析: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社会性发展正常的孩子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在认知和行为上都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生活,能理解和同情他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集体中往往受人欢迎。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不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不给孩子提供培养社会性技能的机会,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就可能不全面,出现见人胆怯,不愿或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时骄横霸道,不讲道理,不懂礼貌;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不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活动;过分依赖父母老师等现象,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处于边缘状态。
做一个懒妈妈
●当孩子跑到妈妈身边说“我想玩蓓蓓的玩具狗”时,妈妈要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自己去协商:你想玩别人的东西,要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如果你说服不了小朋友,只好不玩这个啦。
●妈妈买了水果或点心,可以请孩子分给大家吃,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当孩子回来告状“妈妈,蓓蓓打我”时,妈妈也不能“勤快”地去充当为孩子出气的工具。告诉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对方,大声说“不准你这样”,然后走开。如果怕挨打,告诉孩子去找老师或其他小朋友。
●让孩子自己喂养一只小动物,体会关心和同情等情感。
●如果有别的孩子来告状“阿姨,你家洋洋来打我”时,妈妈要问明缘由,教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应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要求他给小朋友赔礼,给“受伤”的部位吹一吹、揉一揉,问问:还疼吗?并表示:我下次不这样了,咱们和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