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社会主义中的地位

2009-03-30陈立旭

江汉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陈立旭

摘要:科学发展观指出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勾画出了最适合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指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发挥这种根本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明确了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从而正确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导,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05-05

自从18世纪40年代以来,一代接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着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不但没有阻挡住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的脚步,反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深化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答了当代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更加深入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指出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遭受严重挫折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面前: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什么?对此,各国马克思主义者都在实践中探索答案。中国共产党也在探索答案,并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应该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分析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但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具有世界眼光,也给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当代社会主义应该在和平条件下科学发展。它包括和平条件和科学发展两个方面的内涵。

当代社会主义要在和平条件下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判断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当今世界这种发展趋势下,中国共产党首先确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只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作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同时,也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也应该在和平条件下发展。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选择。存在于当今世界中的社会主义,必然受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支配,必须顺应世界潮流、顺应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顺应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发展。如果社会主义背离时代主题,违背世界潮流、趋势,违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将遭到失败。因此,当代社会主义应该也必须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作出这种选择,包括如下相互关联的内涵:当代社会主义需要和平发展的环境;当代社会主义要努力争取在和平条件下发展;当代社会主义在自身和平发展中将进一步创造和平的条件。

当代社会主义要科学发展,这是中国共广:党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都加快了经济增长,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缺乏后劲。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财富增多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导致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激化。有的国家不得不先发展后治理,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经济社会严重倒退,政局长期动荡。在社会主义历史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没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曾经一度快速发展的步伐最后不得不慢了下来,最终导致停滞、倒退、失败。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有由于单纯追求速度而造成比例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未能全面发展,从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教训。

世界发展经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中国发展经验都证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发展,应该是社会公平随着社会财富增加得到更好实现的发展,一句话,应该是科学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自然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理。

在和平条件下发展与科学发展,缺一不可,二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向的完整内涵。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社会主义应该在和平条件下科学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这一理论不再同于此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只能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对立、对抗、斗争才能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观点,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理念,即:社会主义可以在和平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中,力争自身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和感召力。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力量,也应该在和平条件下选择发展自己力量的正确方针和策略,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总之,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下,走和平条件下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当代社会主义顺应世界大势的选择,因而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一理论包含着社会主义必须融千世界之中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都必然要融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例外,因此,当代社会主义必须在融于世界的过程中求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新贺词中所说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全国人

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段话虽然定位于中国,但其具有普遍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世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任何国家,如果不加强国际合作,不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就小可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当然,世界仍小安宁,仍然存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同霸权主义作斗争,必须防止和平演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只有顺应世界大势,融于世界总体格局,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真理。

这一理论把和平条件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和平稳定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和平条件下的利:会主义国家又必须科学发展。如果当代社会主义不能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能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就不能真正实现发展,就会丧失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这一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价值。当代社会主义在和平条件下实现科学发展,通过和平条件下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而求发展,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确立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对维护、发展世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使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上的价值体现于造福全人类的伟业之上。

科学发展观所指出的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时,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出路,其价值尤为可贵。

二、科学发展观勾画出了最适合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创造出一些社会主义模式。在许多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的情况下,当代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最适合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模式?对此,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正确回答: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和谐社会,就是最适合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一答案包括社会主义原则与和谐社会两个方面。

这种社会模式,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如果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再是社会主义了,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模式了。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这种社会模式,又是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它具有不断完善的民主法治机制,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能够不断发展人民民主,同时又努力使全民具有法治理念,不断增强社会法律意识。这样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它具有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能够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样的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有牢固的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这样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它鼓励人们发明创新,注重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坚持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局面。这样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它具有不断创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保障国家稳定安全,使人民群众具有安全感。这样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始终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社会主义模式的勾画。这种模式,最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能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能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是最适合当代世界从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模式。

科学发展观所勾画的这一社会主义模式,发掘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重要本质属性之一。然而,过去此点却被人们所忽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阐述了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所勾画的这一社会主义模式,把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矛盾的目的和解决矛盾的手段统一起来了。社会主义社会当然存在矛盾,但我们解决矛盾的目的是创建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社会。为达此目的,我们解决矛盾的手段,主要应该是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摈弃了过去一切矛盾都必须通过斗争并且使一方战胜另一方来解决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所建立的这一社会主义模式,把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和谐统一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主义原则决定社会和谐、保证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而社会主义原则也通过社会和谐体现出来。

科学发展观所勾画的这一社会主义模式,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推动世界进步的途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建设自身的和谐社会,必然对世界各国产生良好影响,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发展观所勾画的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以此创新理论,为当代利: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一个适合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典型范式,树立了切实的榜样,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科学发展观指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发挥这种动力作用的根

本方法

以往社会主义历史上出现过阶级斗争说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各种解读。社会主义实践结果已经对这些解读作了验证。如今,这些解读的对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是探讨什么是进入新世纪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问题和什么是发挥这种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的问题。对此,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正确解答。这就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_本动力。发挥这种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是以人为本。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但是,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仅仅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把这种根本动力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发展的持久、强劲、不断增大、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科学发展观指出了发挥这种根本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健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一理论回归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原有观点,并将这一观点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联系起来,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之本源。

这一理论首次把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发挥根本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发展社会主义动力结构。过去人们都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但缺乏对如何发挥根本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的深入探讨。所提的一些原则未能切入最本质的层面。这不能不使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陷入片面和静止的状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发展根本动力和发挥动力作用的根本方法统一起来,切入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最本质的层面,由此形成了完整、动态的社会主义动力结构,找到了使社会主义永远强劲发展的现实途径。

这一理论把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依靠对象和目标统一起来。它明确了我们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群众,搞社会主义要依靠人民群众,搞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把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出现的结果移到了当今社会主义现实实践中来,作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是在“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出现的。科学发展观则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任务范畴,把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与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联系在一起,通过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又通过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由此形成当代社会主义的良性、动态发展状态。

科学发展观的上述理论创新,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指出了强劲动力之源和发挥动力作用的途径,因此,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上世纪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发展本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主要国家经历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产生了新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引导下,形成了新的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在此情况下,一个重要任务摆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前,这就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要对过去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吸收当代世界新的发展理念中的优秀成果,顺应当代世界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担起了这一重任。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科学发展观中,实际上已经明确提出: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发展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无疑,科学发展观中的上述两个理论观点,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问题提出来的。但是它也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是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种发展的根本方法应该是统筹兼顾。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共产党具有很强执政能力的体现,从一个方面凸显出社会主义的特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诉求之一。科学发展观把这一基本诉求纳入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把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具体化、细化为各项指导方针政策原则,从而突出了这些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的可操作性。

这一理论架通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桥梁,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特色,突出了这一理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的强大力量。

科学发展观中所阐述的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包含着普遍真理,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提供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指导,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刘龙伏)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站在时代角度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