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若干问题的整体性把握

2009-03-30孙国志

商情 2009年32期
关键词:把握整体性问题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要深化对教学体系整体性的把握。应该从课时与教学内容、研究前沿与既定结论、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理论与实践、时效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整体性 问题 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在教学中要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这对于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原理》教学体系的整体性

1.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

《原理》教学要使当代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上,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整体和社会历史的哲学认识体系,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在于它的批判性,其理论深层上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性和战斗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正是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现实的批判经济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马克思学说的整体联系中的,必须从整体性高度上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教学中特别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深认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十几种之多。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总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等,既能重点突出,又能反映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对于课程的教与学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整体性视角下《原理》教学若干问题的把握

1.把握好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课时的缩短与内容的丰富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的难题。《原理》课的教材内容要在短短的48学时面面俱到都讲到,任务是很艰巨的。对待如此丰富的内容,应采用以线穿点、以点带面的方法,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讲透,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有整体性,浑然一体,又能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2.把握好研究前沿与既定结论的关系

《原理》课程教学中,很多内容是既定结论,但并不意味着在某些理论、观点上不存在学术上的争议,因此就面临着学术研究与既定结论之间的关系,在讲述有学术争议的理论或观点时,应该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使学生拓宽思路,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思考的线索,同时考虑到这是公共课的性质,不能过度的进行学术研究和论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学生研究前沿与既定结论之间进行引导与把握。

3.把握好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当代大学生传授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这就决定了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员、传播者,要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师在将自己定位马克思主义宣传员角色的同时,还要以研究人员和学者的身份开展深度的科学研究。教师要树立学科意识,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寻求学术平台,关注学术前沿,以科研带动教学,为教学工作不断提供支撑和活力。

4.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原理》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生活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用实践论证理论,用理论解释实践。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始终保持对社会生活的热情和观察力,努力发现社会新变化、新进步,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科学、准确地把握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从理论上反思,使教学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力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水平。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尝试把实践渗透到学生社团中,使课堂教学在社团活动中延伸,使枯燥的理论生动起来而更具说服力。

5.把握好时效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一方面,《原理》教学要突出时效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原理》教学必须在突出时效性中不断获得生机和活力,使思想理论教育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青年、贴近生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都为教学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素材去展开教学。另一方面,《原理》教学也要突出时效性。《原理》教学注意提升教学方式和手段,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式,如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堂辩论等,达到师生双向互动,实现育人功能。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的困惑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改变简单说教的灌输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济.努力使“马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

[2]孙国志,薛虹.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问,2009,(13).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把握整体性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