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信息焦虑症
2009-03-30
2008年底,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首次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按照这个标准,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有人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每个在电脑前呆足6个小时的人不就都是“精神病”了吗?但是不要忘了,这个6个小时的前提是“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而对于现代城市上班族来说,网络信息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学习已经是每天的“早餐”,也是每晚的“甜点”,网络信息几乎成了每个人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几乎时刻不离,根本无法界定哪个时段接收到的信息是否与工作学习有关,殊不知这是一种较“网络成瘾精神病症”不分上下的“信息焦虑综合症”。
可以理解在当今时代,每天都诞生接近天文数字的新讯息,而人脑的“存储仓库”有限,还不能腾出足够的“空间”接纳如此大量的信息,但许多人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因而很可能受到信息焦虑症的侵扰。
上海市心里咨询中心的杜亚松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叶斌教授认为,这种自我强迫和紧张“信息焦虑综合症”虽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但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等症状,人也充满了无奈衰竭感。25~40岁之间的媒体工作者、信息员,网站管理等人员多发此症。
焦虑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从字面上来理解,焦虑指的就是焦急和忧虑。焦虑情绪的产生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由于期盼值太高,同时又十分担心失去或达不到目标,故心存担心和疑虑。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还常常表现为外显行为,如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坐立不安,失眠多梦等,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王朝是一家报社的记者,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空档匆匆刷牙洗脸,然后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之类的。就是出去采访,路上还要买几份报刊,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书包里是满满的报纸,脑子里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乱成一团。但又不得不耐下心来把它们整理一遍,以便把有用的信息过滤出来。他有时会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27岁的营蕾在外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平均每天要接听近百个电话,处理几大摞传真电文和数百份邮件,弄得头昏脑胀。即使休息日也要随时把手机放在身边,生怕一有闪失,就漏掉了一个信息,被别人甩在了后面。她经常感到心力交瘁,甚至对手机铃音也感到恐惧,一着急就摔手机。经过诊断,蕾蕾患有轻度的“信息焦虑症”,原因在于她的所有空间被各种信息充斥。
从事咨询行业的老范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网页了解信息,然后接触不同客户谈论种种合作事宜,见面,手机电话,电子邮件等从不停歇,不仅如此,在面对客户时还必须打起一百分精神笑脸面对。而等到夜晚回家,老范发现自己瘫倒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再和妻子女儿多沟通,有时候下班回来老范觉得自己的脑子空荡荡的,甚至发狠辞职不干可当新工作日开始,老范还是不得不再继续同样的工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焦虑症成为时尚病。“信息焦虑综合征”患者大多学历高,工作压力很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至6.6%的人会得焦虑症。医学博士李光辉认为,一些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症”、“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疾病,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社会的和个人的综合原因,促使这些“现代病”的出现。由于其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目前对这类“现代病”的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下面为大家例举信息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在过去6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工作进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并且发现自己难以控制这种担心。焦虑和担心与下面六个症状中的至少三个(或更多)相联系:1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2易激怒;3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4容易疲劳;5肌肉紧张,6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
如果你发现上述症状你都可以对号入座,那么你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了,尤其是男人,在现实生活中,“天生强者”的社会角色定位,使男性面临更多的压力。有两句古诗说得好“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意思是说,越是刚强,坚硬,就越容易遭受伤害。这两句诗是对男性性格的绝好描绘。男性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历经坎坷,屡遭磨难,心灵承受种种痛苦。所以不妨建议男性朋友,当被莫名的情绪占据了内心时不妨试着去寻找一个心灵的避风港,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烦了的时候,走进自己营造的心灵小屋,安静下来,把琐碎的事情生活的烦扰暂时抛到九霄云外,静静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医生建议,每天尝试让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时间,好好沉静一下,或者发呆,或者澄清一下杂乱的思路,而每周也该有数小时的空白时间让大脑不去工作,每月,每年都该休个假,此时“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因为身心是需要定期保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