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外贸跟单员的培养工作
2009-03-30洪明刚
[摘要]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外贸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随之外贸跟单员这一岗位也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外贸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做好外贸跟单员的培养,以及加强他们的工作能力适应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适应能力;订单模式
一、外贸跟单员市场需求的现状分析
外贸跟单员这一岗位是近年来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入开展,贸易规模扩大、公司业务细分而产生的新岗位。外贸跟单员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
外贸跟单员是随着本世纪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业务细分出现的一个新岗位。为了规范外贸跟单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外贸跟单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2006年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外贸跟单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旨在通过培训使大多数的外贸跟单从业人员取得上岗证书,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国际商务领域的健康发展。
从外贸跟单员的市场前景、就业岗位评估情况来看
经过调查了部分企业单位,如深圳市易兴全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粤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江门市鹰星家具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市岛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未来外贸行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量的预测中,有约超过83%(10家)企业对于未来的岗位需求形势表现出极大乐观。一般来说,该行业所对应的主要岗位群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制单员、电子口岸操作员、报关员及协助商务谈判的业务人员。主要就业指向的是外贸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各类工商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管理、调研等工作。该专业市场调研情况基本真实,主要岗位和就业指向明确,毕业生有一定市场需求。
通过调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从事外贸跟单工作的学生的结果显示,76%的从业人员认为,学校若能对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商贸函电写作能力、营销能力、英语会话阅读能力、进出口单证制作能力和海关报关能力培养,这样就能培养出更加适应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群的需要的人才。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贸跟单员的潜在市场需求很大,关键是如何提高学校的培养手段和方式,加强对这一职业群的研究,以便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规律及符合企业的需要。
二、外贸人员的培养与成才问题
1、学校注重理论的教学和陈述,缺少动手能力方面的培训和锻炼。从目前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接受的是理论培养,从书本到书本,从公式到公式,从概念到概念。很多学校,由于老师本身也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也是就教材到教材地灌输。学生呢,也只是在老师的“理论”培养上,只要分数合格也就可以毕业,即使是优秀毕业生,到了企业,涉及企业发展必须的实用型人才,能够马上派上用场的人才,却很少派的上用场。当然,如今的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师资力量,力求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以便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外贸行业形势严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反应速度亟待完善。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外贸跟单员在企业的竞争中更有竞争力,这是摆在众多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遭遇冬天,整个外贸出口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导致大片外贸加工型企业的倒闭,以至于裁员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对整个就业市场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对外贸行业的就业形势来说更是个挑战。那么我们的学校是否能及时应对并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确立我们在培养外贸跟单员这一岗位上的优势,这是值得我们众多从教人员以及学校考虑的。
3、专业素养的习成缺乏系统支撑,造成人才的“回炉”现象,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企业利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大多处于应付的心态,教师的教学过程则大多是填塞式,知识在传递中逐渐丢失了其根本,当真正放到企业,并不能发生很大的效用,甚至需要重新“回炉”才行,这极大的破坏了教育生态,而且导致教育资源的效用低下。
因此,我们的高职院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应该从根本上入手,切实解决现行教育体制下出现的矛盾,不应该仅仅是满足让我们的学生能填好一张订单,接待好一个客户。如何提高同学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寻找正确的对策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三、高职院校外贸跟单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都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以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为依据。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
例如,以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愿景出发,外贸跟单员岗位是符合其自身特色的。因此,在我们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让我们的专业更为贴近社会的需要,这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坐标。
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从教人员的接触与了解,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可作为我们对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是确立细致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立要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外贸跟单员作为外贸人才的一环,有很大的培养空间。我们只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了,我们的毕业生才会有竞争力。因此,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
二是搭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平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和完善“产学”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非常重要。就这个方面来说,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做得较好,已经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与江门市鹰星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珠海庆华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使其对外贸跟单员岗位群也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既要聘请企业内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又要让学生和教师直接参加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
三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贸跟单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特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逐步实施。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尽可能与企业经营运作第一线相适应,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训练环境。例如我校新建的商务模拟训练室,就很好的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正确处理“双证书”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重视选用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已逐步成为行业选拔人才的通行证。学校在安排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纳入教学内容。从2006年以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就先后推进了三个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工作,即全国商务英语资格认证、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认证以及全国外贸业务员考试认证三个证书的培训认证工作。这几年以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学生持有双证书的比例一直高达90%以上。尤其是持有全国外贸跟单员的证书比率更是高达80%左右。因此,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有一些学校做得很有成效。高职院校可先从双证书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五是整合资源,打造人才的订单培养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满足用人单位对外贸应用性人才,即外贸跟单员的需求。对于专科层次的院校来讲,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内进行调整,取而代之的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能基础课)等。鉴于一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如我校就隶属广东韶钢集团有限公司),如有可能,则完全可充分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试点;这既适应了企业对专门性人才的需要,又可以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职业环境,适应企业要求。
四、总结
我们的外贸跟单从业人员的培养,应该以面向国际、面向行业的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和相关院校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行业、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重新开发、设计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对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要素进行分解和重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从而为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适应全球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创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朱万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规范高层论坛
[2]于世宏《面向企业需求的旅游高层次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洪明刚,东省韶关市曲江南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