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假设体系构建
2009-03-29杨文红魏亚君
杨文红 魏亚君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传统审计假设体系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本文针对对这些缺陷,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假设环境模式,提出更加完善的审计假设体系
关键词:审计假设;基本审计假设:一般审计假设
一、审计假设体系现存问题
第一,审计假设体系存在局限性。首先,体现在范围的局限性。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审计功能和业务也随之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报表的差错防弊,还涉及到战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箍证,咨询等领域。其次,传统审计假设局限于企业内部控制所能涉及的各个部分,却忽略了内部控制以外的因素。
第二,审计假设体系缺乏系统性。首先,审计假设体系缺乏系统性体现在层次性不强。只有少数学者采用按条件分类论述。但是从其划分的层次来看,缺少递进关系,使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审计假设体系缺乏系统性还体现在各层次或各条假设之间不相互独立。审计假设体系应该一个严密的整体,应当具有排他性和独立性。
第三,审计假设体系缺乏可扩充性。审订假设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是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基础,每条审计假设或者几项假设应该能进一步推出下一理论层次的内容,从而满足客观环境的变化。因此,各层次内部都应具有可扩充性的结构,以便审讣假设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审计假设体系设计
1市计假设体系设计思路
(1)审计假设体系设计原则。我们在设计审计假设体系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套原则,即合理性、系统性、指导性、可扩充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体系更加合理、严密、科学、可行。
(2)审计假设体系基本模式。第一部分,基本审计假设,该部分假设适应各个审计领域与审计全过程,它是建立审计假设体系的基础,对审计产生原因和可能性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一般审计假证,该部分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审计进行限定,同时从贯穿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审计运行角度进行规定。
2审计体系内容
(1)基本审计假设
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假设。该假没指出了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无论设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审计在客观世界已经普遍存在,而且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而审计假设是人们对审计活动中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做出的合乎逻辑或公认的推理和判断,这是在审计已经存在的前提下做出的理论推导,如果将审计导因纳入审计假设体系就显得没有必要。”但是笔者认为,对审计产生原因的论述可以明显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立场,确定我们审计人员的角度。并且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审计已经不只是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加入社会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而且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工作的结果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广义的受托责任就包含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所以审计假设系统中加入审计产生原因假设可以适应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符合可扩充性。
②信息的可验证假设。该假设是指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是可以验证。这样就指出了审计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审计的各项材料是无从认证的,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是否存在舞弊错误事项,那么审计就毫无意义。在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出现的时代,手工记账、纸制材料逐渐被电子媒体所取代,而且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也都转化成了电磁信息,如电子签章,网络审核等,信息的可验证性就受到了质疑。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会计信息和资料只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审计流程,仍然是可以进行验证,并不能够改变审计基本假设。从该假设我们可以推例出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
(2)一般审计假设
第一,外部客观环境审计假设
这些假设受审计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外层审计环境对审计活动的基本要求。该层假设包括审计能够揭露错误和舞弊假设,审计结果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假设。
①审计能够揭露错误和舞弊假设。该假设是指从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礼会对审讣结果的期望水平来看,审计活动的实施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审讣对象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行为。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礼会公众越来越关注政府和企业的效率、效益和责任。所有这些因素的实现都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既通过审计活动,能够揭露受托人任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使受托人接下来的经营管理行为尽可能与委托人的意愿一致,使审计结果的外部相关者(包括政府、银行、社会公众等等)关注的信息能够得到证实。
②审计结果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假设。审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种监督活动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从审计范围角度,还是从审讣主体角度,都是要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到真实的反映,这对整个社会是有益的。通过各种审计,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深远的影响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假设从审计结果角度说明了审计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内部环境审计假设
①审计标准假设。该假设是指存在用来衡量、评价审计对象的公认的审计标准,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日常管理中遵循了这些标准,那么审计对象就存在被公允表达的前提。这些审计标准包括公认会计原则、环境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等诸多内容,只要存在某种类型的审计,就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公认的审计标准,即使在某些正处于发展阶段还尚未成熟的审计领域中,也存在暂时被普遍接受的审计标准,并在不断地研究公认的审计标准。只有存在了该假设被审计单位才有公允表达单位相关状况的基础,但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按审计标准确认单位的相关状况或存在虚假确认,那么它所表达的状况也达不到公允的要求。因此,该假设只是公允表达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⑦内部控制有效假设。该假设是指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一贯有效与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存在错误于舞弊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甚至排除错误与舞弊事项的发生。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估,通过验证判断通过该内部控制制度得出的审计材料的风险程度,从而考虑下一步的审计重点。当然这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内部控制完全失效,那么由其出具的审计资料就完全没有可信度,对这样的审计材料就没有审计的必要了。
第三,运行规定假设
①审计主体资格假设。审计主体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内部的审计人员。从该项假设我们可以推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指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不受任何与审计客体有关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程序并发表审计意见。这里不仅强调形式上的独立,更侧重精神上独立。第二,审计主体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从事审计工作所具备的资格,能力、技术和经验。审计师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识别所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达到审计目标。第三,审计主体具备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既审计主体能够在审计活动中勤勉、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第四,审计主体有能力承担审计责任。
以上四个方面使审计主体具有审计资格,虽然在现实中许多审计主体的可信赖程度很低,甚至出现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的现象,但从整个审计环境来看,审计主体是可以被信赖的。
②风险可控性假设。该假设是指审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审计师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识别和评价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审计风险能够被合理的控制。审计活动存在风险,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在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内容的表达不存在重大差错的同时,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缩小审计期望。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对于审计师来说只能被动的接受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但是控制风险只有审计师把审计资源重点分配到高风险的领域,就可以较好的揭露企业被审内容内的重大差错和舞弊,预见经营危机,满足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缩小审计期望。
三、结论
以上我们对审计假设体系进行了构建,我们所建立的审计假设体系由两个层次八条具体审计假设构成。我们认为,这八条假设对审计环境做出了最一般的概括,内容涉及审计的基本条件、审计结果、审计主体等等审计的方方面面,这些假设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的前提。笔者目前的水平仅限于此,文章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完善。